热搜:

07 辨正-06

   日期:2018-07-11     作者:成佛之道    浏览:90934    
核心提示:  辨正-06  法莲法师又云:【《解深密经》云:“能取义者,谓内五色处,若心、意、识及诸心法;所取义者,谓外六处;又能取
  辨正-06
  法莲法师又云:【《解深密经》云:“能取义者,谓内五色处,若心、意、识及诸心法;所取义者,谓外六处;又能取义亦所取义。”
  《深密解脱经》云:“弥勒!菩萨知能取义者,所谓五种入相,及心、意、意识心数法,是名知能取义。弥勒!可取义者,所谓外六入。弥勒!能取义者,即是可取义,是名知能取可取义。”是故,由经中佛意可知,心、意、意识(八识心王)及心数法(心所有法),皆是不离能取所取,既有能取所取,岂可说第八阿赖耶识是不生不灭,离于能取所取之真实心?】
  辨正如下:何谓能取?何谓所取?何谓“知能取义者,即是可取义,是名知能取可取义”?又何谓离能取所取?法莲师若真能解此四问,则必不致误会经中 佛意而谬解之,则能了知第八阿赖耶识心体确实是不生不灭,确实是离于能取所取之真实心,则能免于堕入一阐提的邪见之徒中。
  人于世间生活,有见闻觉知之心,有了了常知之心,有明觉心,有定中能知之心……种种不能遍举之名词所说之心,要皆不离知、觉、观、照;凡此等心,皆名见分,此见分即七转识。见分七转识之运作,不论定中定外,皆不离一切六尘境相;能取一切六尘境相而起知觉观照之心,是名能取之心。而见分七转识所取之一切境相称为相分,此相分有二种:外相分及内相分。外相分即是眼根所触外色尘、耳根所触外声尘、鼻根所触外香尘、身根所触外触尘。内相分则是由如来藏阿赖耶识藉五色根所触外五尘,而对应外五尘所变现而现起之“内五尘相分”,复由所变生内五尘而显现法尘相分。如是令见分七转识能知觉观照之一切境相,是名“所取”。所以能取与所取,都是在六尘境相上运作的,不是指六尘以外的境相上了别的本识心体,法莲师不可误会之。
  而且,法莲师所举示的经文中,也证明末学所说“所取是六尘,能取是五根及七转识”的说法正确:《《所取义者所谓外六处……可取义者谓外六入》》,阿赖耶识既离六尘上之见闻觉知,不会六入、不了知六尘,如何可说是能取之心?经文中既然已经明说所取为外六尘等六处,已经明说可取为外六入,已经证明能取的心不是阿赖耶识,而是七转识等心,法莲师自己读不懂经文,如何可以因为自己读不懂,就大胆的认定阿赖耶识为能取六尘的心?试问:“您从萧导师处所证悟的阿赖耶识会取六尘吗?会了知、会分别六尘吗?”当然不会!当然是如镜现像而不分别、不摄取六尘的,这是您所无法推翻的事实!所以您否定阿赖耶识的行为,极不妥当。
  然见分七转识取一切境相而起知觉观照之作用,非是仅凭外缘无因而起,必须以自心赖耶为俱有依并流注七转识法种,才能够生起七转识,才能有见分的了别六尘等法,故说七转识见分亦是自心赖耶如来藏所变现;如是七转识种子及七识心所法的种子流注,亦须阿赖耶识心体的配合运作,方能触知赖耶自心所变现之内相分;若无阿赖耶识心体的配合运作,纵使流注出七识心王的自心种子,也不可能有见分的运作成功。故经中云:“知能取义者,所谓五种入相,及心、意、意识心数法,是名知能取义。”如是说明前五识、意识、意根末那识等七转识,皆是依自心赖耶所流注之七转识及阿赖耶识自心法种而现,并与各自相应之五十一心所法和合运作,如此方竟能取一切境相之功;了知此中义理,方名“知能取义者”,此一法义,显然不是法莲师等人所能知之,才会有否定阿赖耶识心体之虚妄说法,才会大胆的诬蔑本识阿赖耶为生灭法。
  然而,当见分七转识不断攀缘六尘境时,其所缘六尘其实并非外境,乃是阿赖耶识所显现之“内相分”;众生不知此理,故追逐五欲诸法,因此妄知妄见而轮回三界;此理少有人知,闻者往往不信。殊不知,吾人眼见色时,眼根所领纳显示者为外相分,在眼球内之影像皆成倒影;眼球接触外色尘时,如来藏阿赖耶识便生内相分之似色相。内相分似色相现起时,则无倒影或正影之问题;所以梦中皆无倒影之问题。亦如躺于床上初醒位时,在连结外五尘境之极短时间,方有九十度角之问题存在。
  此谓:因意根末那识触内相分色尘而起了别之作意,意识与眼识见分便随内相分生起,辨别青、黄、赤、白等色,由意识分别长短方圆及显色细相与美丑姿态神韵等,即是法尘内相分。耳鼻舌身等四识亦复如是,譬如身根受粗细滑涩等触,此为外相分;外相分之触尘现起时,如来藏阿赖耶识同时感生内相分之触尘;内相分触尘现起时,意根末那识触此内相分,便警觉如来藏阿赖耶识中之意识种子及身识种子,而使意识身识同时现起;由身识分别粗细滑涩,由意识分别触尘之类别、强弱、苦乐、曾经未经等法尘。
  如是内相分,非仅限于自类法种,于六根亦常相通,如所谓的“望梅止渴”,是眼见梅子而非舌触梅味,却也因此融通妄想而使口中生津,而聊以止渴。然眼见梅子仅是眼识对于梅子形色之了别,云何生津而能止渴?此因意根末那触往昔数数熏习之法尘内相分所致,而非真因舌触得梅味。复次,同样之外尘,于不同众生眼里,所见之相亦不相同。譬如水,于人道众生所见是水,于天道众生所见是琉璃,于饿鬼所见是浓血,故知有内相分与外相分之异。再者,人类无法眼见“可见光”以外之光波如红外线、紫外线等,犬畜所能感见之光频则远比人类宽广;虽然如此,犬畜却是少分或多分色盲,而人类于表色色彩之解析度与无表色之了知,却远胜于它们,所以说确有内相分。同样外尘境,于不同众生所见却是千差万别,何以故?因众生于业习所感而现各自不同之有根身,故其所见内相分亦皆循业所见,各自不同。凡此种种,若欲详述,则累牍盈篇,因限于篇幅,仅此略述。
  由此可知五根所受外五尘,实非见分七转识所受五尘。七转识见分所受五尘诸法,其实皆是内相分五尘诸法,乃是如来藏阿赖耶识由五根所触外五尘而感生者,非从外来,非能触证外五尘,故所触六尘都是如来藏阿赖耶识所变现。而见分七转识之所贪爱者,包括定中一切法尘境界,其实皆是自心赖耶如来藏所变现之内相分,而七转识见分亦是自心赖耶如来藏所变现。由于如是能取、所取同是自心赖耶如来藏之所变现,而能取心于取境的同时,亦辗转出生诸法,复为能取之觉知心所取,是故,能取之心非是阿赖耶识,所取之法亦非是阿赖耶识自身,皆是阿赖耶识所变现。是故经云:“知能取义者即是可取义,是名知能取可取义。”如是能取、所取之法,皆如幻翳,皆是自心赖耶如来藏所辗转变现之幻相,皆是名言妄想之假名,而无实义。如是了知,方是真正“知能取可取义”者。如今法莲师却不懂如是能取与所取之真实义,误解经文 佛意之后,诬蔑阿赖耶识是能取与所取之心,误会大矣!
  《大乘入楞伽经》云:“如佛所说,若知境界但是假名,都不可得,则无所取。无所取故亦无能取,能取所取二俱无故不起分别,说名为智。”亦如《入楞伽经 》 佛云:“大慧!外道不知自心见故,执著能取可取之法,不知不觉惟自心见(古时见字通现字)内外法故。大慧!彼诸外道不知自心内境界,故见有、无物,是故外道有如是过。”皆是此意也。
  《宗镜录》亦云:“求唯识人,应知能取、所取。此之二种,唯是心光,五以末归本。说一心,谓七转识皆是本识(所现)差别功能,无别体故。”故知一心说摄藏七转识,谓七转识皆摄在阿赖耶识一心之内故,既如是,当知阿赖耶识心体即是真心也。
  《宗镜录 》又云:“无有法能取余法,虽不能取,此识变生,显现如尘。譬如依面见面,谓我见影;此影显现,相似(而)异面。”是故,有情所贪求之一切法,其实都是自心具足之法,藉外境而现,似有所得;其实皆无所得,乃是以自己的见分,处于自己的内相分中,而游戏于自己的内相分中罢了。譬如梦境,乃是内相分之显现,由自心赖耶如来藏,因末那习气种子而现前,意识与末那意根在其中游戏;因无前五识,故称独头意识。未证悟内相分之人,亦如梦中见分在人生大梦中游戏,所玩者唯自己之内相分尔。
  由此可知,由七转识见分所生之有念或无念之觉知心,永远住于与六尘及定境法尘相应之境界中,永远不离能取与所取之境界。而自心赖耶如来藏虽能变现诸内相分与七转识见分法种,其自体却如镜现像而不分别镜像,恒处于不与六尘相应之境界中,能独住于“无六根、六尘、六识、万法”之无余涅槃境界中。如是万法之体—第八识自心如来—本离见闻觉知故无能取性。佛子证得自心如来—第八阿赖耶识已,了知自心如来本离六尘能取、所取之见分相分,亦了知觉知心自己永远可以与能取与所取之见分相分相到、相应。然亦不妨别有第八识心恒离能取、所取,而与能取所取之七转识见分之心同在,而支持七识心体见分之运作。如是证已,方是真实证悟禅宗般若禅法而又证悟唯识性相之人。如是正理,证之于经中 佛意,莫不如是说;然而法莲师……等人读过经文说明后,却仍不能知,如何可说是懂得唯识性相之人?当说是不懂唯识性相之人也。他们显然是将经中 佛所说第八识之阿陀那性、持种性,误会为七识心的能取六尘之性了,如此简单的所取的六尘与能取六尘的能取性,对于真悟的人来说, 佛的开示极为分明,不应该误会,但是法莲师…等人尚且全都误会了,又如何能了知更深细的唯识性相呢?
  譬如《入楞伽经》 佛云:“大慧!菩萨离于分别心,不随外道能取可取境界之相,是名禅波罗蜜。”亦如《大乘入楞伽经》 佛云:“众生心所起,能取及所取,所见皆无相,愚夫妄分别;显示阿赖耶,殊胜之藏识,离于能所取,我说为真如。蕴中无有人,无我无众生;生唯是识生,灭亦唯识灭。”已经明说阿赖耶识离于能取与所取,证悟之人亦现见阿赖耶识于六尘中并无能取与所取,由此可见法莲师等人误会经中 佛说“离能取所取”之意也。
  《入楞伽经》 佛云:“阿梨耶识常,依风境界起,种种水波识,能舞生不绝。能取可取相,众生见如是,可见无诸相,毛道如是见。”《入楞伽经》中 佛又如是云:“阿梨耶本识,意及于意识,离可取能取,我说如是相。五阴中无我,及无人众生,生即诸识生,灭即诸识灭。”谓一切法皆是阿赖耶本识所生,亦依阿赖耶本识方有万法转灭之相;既知万法皆是阿赖耶识所生、所灭,当知阿赖耶识是万法之根源,当知万法根源之阿赖耶识必是不生灭心,否则即无可能是万法之根源也。既然经中明说阿赖耶识离于能取与所取,法莲师岂可妄说阿赖耶识不离能取所取?显然是误会经中所说能取所取的真正意思了,误会经文意思的人所说之法,岂会是真正之正法?所以法莲师与杨先生等人,显然是将经中 佛说直至成佛都不应舍弃的“第八识之阿陀那性、持种性”等无漏有为法的能广利众生的功德,误会为有为生灭法了;如果彼理可以讲得通,则四智心品也应该成为有为生灭法了。但是,这些都有大过失,都是说不通的。
  又《入楞伽经》 佛云:“大慧!诸菩萨摩诃萨,远离虚妄分别之心,远离能取可取境界,名入涅槃。”由如上 佛意可知,莫说阿梨耶本识本是离于能取所取的,就算是意根、意识本身,亦是离于能取所取的,因为能取与所取皆是从阿赖耶识心体显现七转识及内相分以后才有的,所以七转识在六尘中的能取与所取也都是虚妄的不实的。只是众生不明此理,所以自己的意根、意识执著自己,执著实有外相分的六尘被自己所取,而对本身妄自计度,又对于阿赖耶识所现内相分诸法追逐不停而恒内执我,故产生能取、所取的虚妄分别之心。而产生如是之心,并非第七识心王意根末那识、第六识心王意识本身之过,更非第八识心王阿梨耶本识之过,而是意根、意识的无始虚妄熏习的执著习气之过。是故,依胜义谛而说,意根、意识的心王本身都离于能取所取了,何况是阿赖耶识心体自身?焉有能取与所取?法莲师您岂可说第八阿赖耶识有能取与所取的心?岂可谤说阿赖耶识不是不生不灭?岂可说阿赖耶识不是离于能取所取之真实心?请法莲师慎思之!再慎思之!(p190~199)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