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25 答-22

   日期:2018-07-11     作者:如来藏    浏览:63434    
核心提示:  答-22 P308-328  答22:  传圣法师来文:  【此宗门之说,与三乘教中菩萨之行处及与唯识宗所说的行处大不相同,故有必
  答-22 P308-328
  答22:
  传圣法师来文:
  【此宗门之说,与三乘教中菩萨之行处及与唯识宗所说的行处大不相同,故有必要略而辩之,免使宗教相互抵诽也。所谓第七八识者,即是染污业识,亦即是根本无明,第八识及前六识皆因第七识在作怪而不得清净故;一切六道流转沉沦受苦及四圣界之功德建立、差别作用皆依其而发生故。第七八识若灭,则第八识及前六七识悉皆清净,更无可修可证。根本无明若灭,则无始无明,恒沙烦恼亦自与之随灭。何以故?只因无始无明,恒沙诸惑皆依此根本无明而得建立故。若根本无明一旦灭,则无始无明,恒沙烦恼又复依何而住?本自虚妄不可得故!】
  谨答:
  大德因为读了 马鸣菩萨之《大乘起信论》,所以随后又再度来信更改业识应为第八识,非是第七识,由此更改,又造成更不可收拾之越发混乱局面,使大德陷入更大的法义错谬危机之中。由此一事,也更显示大德所说“宗门异于教门”的说法,是自相矛盾、自相冲突的,正是自己掌嘴。《大乘起信论》虽然文字简洁扼要,但是论中之意涵却得要真悟、且具道种智者方能真实了知,绝对非大德所能稍知的。大德若稍稍懂得论中法义,就不会写出这篇文章来了,也决定不会再来信更改前文了。大德认取“离念灵知”识神为真,当然无法领受马鸣菩萨之真实义而产生了误解,理本如此故, 马鸣菩萨在论中所说的真心,也正是大德所想要灭掉而又找不到祂在何处的第八识如来藏故。为了辨正大德此段来文,今将论中 马鸣菩萨所提到业识之一段文字摘录于下,并以末学于平实导师座下熏习道种智之所得而加以略解,以供读者及大德参考(详细内容请参阅 平实导师之著作《起信论讲记》第二辑)。
  “复次,生灭因缘者,谓诸众生依心意识转。此义云何?以依阿赖耶识有无明不觉,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分别相续,说名为意。此意复有五种异名:一名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动。二名转识,谓依动心能见境相。三名现识,谓现一切诸境界相,犹如明镜现众色像;现识亦尔,如其五境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不由功力。四名智识,谓分别染净诸差别法。五名相续识,谓恒作意相应不断,任持过去善恶等业令无失坏,成熟现未苦乐等报使无违越;已曾经事忽然忆念,未曾经事妄生分别。是故三界一切皆以心为自性,离心则无六尘境界;何以故?一切诸法以心为主,从妄念起;凡所分别皆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是故当知:一切世间境界之相,皆依众生无明妄念而得建立,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从虚妄分别心转。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言意识者,谓一切凡夫依相续识,执我我所,种种妄取六种境界。亦名分离识,亦名分别事识,以依见爱等熏而增长故。”
  语译如下:“心生灭门之生灭因缘者,就是说:一切有情众生皆依生灭性之意根意识与不生灭性之如来藏而和合运作。这个道理是说,因为如来藏识含藏不明了法界实相之无始无明随眠,及因无始无明而衍生之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由于这些无明之遮障而不能觉悟法界实相的缘故,所以才会生起能见六尘的七转识等识神,所以引生如来藏能现起六尘相分的功能、能现起山河大地及身根之功能,所以就有了七识识神能取六尘及种种法的人间境界来了,因此而在六尘万法中生起无量的分别而相续不断,在这种相续不断分别中处处作主而作用不断的心,就是意根末那识。”
  “此意根末那识另外还有五种不同的名称:第一种名称叫做业识。由于无明的力量而导致意根不断的动心运作,使得业力不断现行而受报;意根被无明力所影响而使得业力继续现行,因为业力由于意根而现行,所以意根又叫做业识。第二种名称叫做转识,由于无明力使得意根末那识心动,因而作意不断的使如来藏阿赖耶识流注七识心之种子,七识心种子生灭不断故,就使得六识心能见六尘中的境界,能见六尘万法的境界相就因此而出生与存在了;由于意根能运转如来藏出生能见之境界相的缘故,所以意根又叫做转识。意根第三种名称叫做现识,由于意根有业识及转识这样的体性,所以能够不间断的缘于如来藏阿赖耶识所对现之一切六尘相分,也能作意而使得六识心现起,领纳六尘中一切境界。意根缘于法尘境时,能使如来藏同时现起意识等心而有六尘境界同时显现出来,就好像明镜对现众色像一样没有前后之差别;意根现识也是一样,不必经由任何加行之功力,当祂面对五尘境而领受法尘时,自然就能够使六识从如来藏心体中出生而使六尘境界同时在觉知心中出现,不必加功用行,所以意根又名为现识。意根第四种名称叫做智识,意根末那识于五尘之了别极为粗劣,然而以意根为俱有依而能了别一切法之意识心,除了于五位中不现前外,只要意识心现前,即受到意根之染污我执习气,或者见道断我见乃至去除我执清净习气之势力牵引,意识心即依染净势力而分别一切法之种种染净差别。意根有这种依于习气势力而与意识心一起运作,分别一切染净差别法的功能就是智,意根因此又叫做智识。意根的第五种名称叫做相续识,由于意根有业识、转识、现识、智识之功能体性,恒于所缘之如来藏阿赖耶识、六识功能体性及五尘境界相作意不断,所有之作意恒与习气势力所形成之业行相应;因此可以不经分别而随缘任运,使得由第八识如来藏所执藏之过去善恶业行于相应之时节现起,而无有失坏;也能够经由此世五阴受用六尘境界之熏习势力,而使得过去之善恶业种于此世成熟而现起苦乐等果报;乃至延续至未来世,经由未来世之五阴受用境界熏习势力成熟时,于未来世现起苦乐等果报而不违越善恶业行之因果。意根之习气势力使然,能够对于过去曾经历过之事忽然忆念,也能对未曾经历过之事,透过意识心而作意,使意识心妄生分别。”
  “因此说,三界一切法皆以如来藏‘心’为自性,若离此心之自性则无六尘境界可以受用。为什么呢?因为三界一切法的生起,皆由于无明力不觉而导致虚妄想的种种念生起了,就使得如来藏生起欲界、色界、无色界及五阴境界,因为我见与我执习气而虚妄分别又熏习染净诸法:所熏习之见解若为欲界因,则生于欲界;若为色界因,则生为色界,如是乃至无色界,因此说一切诸法都以真心如来藏为主。而一切分别,皆是分别如来藏阿赖耶识所对现之六尘内相分境界相,六尘摄属五阴所摄的十八界中,所以六尘是如来藏所生起的;众生不断的在六尘中作种种的分别,所分别的六尘也都是自心如来藏所现起的境界,所以说:‘凡所分别皆分别自心。’”
  “如是七转识所见者皆是六尘境界相,除了意识能借缘反观自身所见闻觉知者外,意根与前五识皆不能返见自己心行运作之相;而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又是一向离于六尘之见闻觉知,无始以来就不曾在六尘中起过见闻觉知,当然更不可能返观自己存在或不存在,不像意识觉知心可以返观自己,所以说‘心不见心’,所以如来藏本来就无我相、无取舍相、无所得相可得。所以佛弟子们都应当要知道:一切世间的境界相,都是因为众生无明力而生起虚妄之见著而建立,就如同镜中像一般,无实体、不可执捉、不可得,只是听从于无明习气力量的牵引,听从虚妄分别性而执著自我的离念灵知心及意根的我执习气而运转。由此可知,众生之虚妄分别七识心从如来藏中生起现行了,则三界种种之法就会随著从如来藏中生起;离开众生之虚妄分别,不再认定离念灵知心为真心,断除了三界中的我见与我执,七转识于五阴舍报后不再生起,则余如来藏心体自身处于无余涅槃之无境界法中,三界种种之法亦随著灭而不起,这就是无余涅槃境界。”
  “所说之意识者,即是一切凡夫所说之‘真我’;这个觉知心、离念灵知心,依于意根的相续不断而执著自己是相续不断的心,同时执著五根身及所触六尘境界相为我所有,生起实有所受的妄想,所以就虚妄的取著六尘境界,误认为自己所触的六尘境界实是外法六尘境界,所以就向外境不断的虚妄分别而执著起来。这个能觉能知、能起念、能伏念不起的意识心,又名分离识;这是由于意识可以经由禅定或者神通之修练而生起意生身或神足通,与五根身不同处所而运作。意识又名分别事识,意识能够了别种种境界,包括三界一切有为法及无为法种种事相;因为此分别事相万法之体性,所以能返观自己,就会依于虚妄分别所得之我见而产生自我贪爱及贪爱我所等烦恼。此等分别我见之习气虽然只有于一期五阴果报现行,然而所熏习之烦恼种子却能于下一期五阴果报生起时,因于虚妄分别又相应现起心行,经由世世的我见熏习而增长意识相应之烦恼习气。”
  将 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之原论前后段文字加以说明以后,可以很清楚的了知: 马鸣菩萨所说之业识其实是意根,绝非大德所说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真悟者读此论时,虽然无法全部懂得,但也不会错得如此离谱,可见大德读不懂《起信论》,严重的误会论意了。第八识执持七转识种子、善恶业种子…等一切种子而不坏,所以是持种识;由于第八识有坚住性(有别于七转识之念念生灭而不坚住性)、无记性(平等性而无所违逆,有别于七转识之善恶、取舍、作主性,不平等而相互违逆)、可熏性(法自在性,不必依他法而存在或生起,有别于七转识之不自在性、依他起性),所以第八识能够持习气种子、能容一切善恶习气种子、能持习气种子及未入地菩萨所不知之一切种子,故能接受七转识所造作之染净熏习种子。然而第八识本身不能造作染净诸业,第八识一向离于六尘之见闻觉知,不受不著六尘、不于六尘中自知有我故不作主,又如何能够于六尘境界中取舍、贪厌而造作善染诸业?由此可知,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非是业识,没有能力成为造业之识故,无所执著故。意根末那识成就业识之义,乃是因于执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为自内我,此虚妄执著即是无明力故,此无明即是一切染法熏习之因。
  因此 马鸣菩萨说:“云何熏习染法不断?所谓依真如故而起无明为诸染因,然此无明即熏真如;既熏习已,生妄念心;此妄念心复熏无明,以熏习故不觉真法,以不觉故妄境相现,以妄念心熏习力故生于种种差别执著,造种种业,受身心等众苦果报。……无明熏义亦二种别:一、根本熏,成就业识义。二、见爱熏,成就分别事识义。”
  略解 马鸣菩萨之意如下:“染法熏习不断的道理是什么?就是因为依于第八识本来就自己存在,不从他法中出生的自在性,所以真实;又因为祂的自性是离见闻觉知而不受不著六尘,故于六尘万法中永远如如不动;又因为前面所说的‘心不见心’的不返观自我所以不执著祂自己的无我性及不作主之如如性的缘故,合起就称为真如,所以祂有时就称真如心;意根以此具有无我性、真如性之第八识为自内我,而不知道祂的无我性、真实性、如如性,将祂据为己有,此种虚妄之计著即是无明。由于无明的缘故,无我计我,非我计我,就是说,意根依真如心而不断作意于六转识,将六转识据为己有;又不断作意于五尘境界相,处处作主而造作一切染法业行,所以依真如而生起的无明就是意根染污的根本因;而此无明势力所造成之七转识相应烦恼与所造作之一切善染诸业,也同时回熏了具有真如体性之持种识──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由于受熏持种的缘故,导致第八识真如心体随著业缘而出生了能产生妄念的意识心,如来藏就随著七转识而现行于三界中。六识心出生以后又在意根之作意下,虚妄分别五阴为自我,于五阴受用六尘境中而起取舍、贪厌、希求等心行,所以又不断的回熏真如心而增长无明种子;无明所笼罩的缘故,就导致不能觉悟恒与五阴同时同处和合运作、本来自在、体性清净之真如心体所在──不能悟得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又因为不能觉悟有一本来自在之真如心体故,虚妄的执五根受用六尘境界之一切受、想为我与我所。”
  “此种虚妄所生起之六识心,又虚妄执取追求六尘境界相所熏习的势力,生起了欲界我的见解与执著、色界我的见解与执著、无色界我的见解与执著,因于所见所著之差别而造作相应之三界种种业行,进而轮回于三界中,受欲界、色界之‘身、心’苦果业报,或者无色界纯精神状态下‘一念不生心行’之行苦果报。……无明熏习有两种差别,一种是根本熏,也就是意根从无始劫以来,不能觉悟所执为自内我之第八识如来藏一向是无我、无所得之真如体性,由于此种不能觉悟而普遍计著之虚妄性,使得意根因于执著实有不坏之觉知心我,而遮障了‘第八识真如心体才是无我性真我’之实相,所以成就了意根于三界一切法作意不断而造作善染诸业成为业识的义理。第二种是见爱熏,由于意根自无始以来遍计万法而执为我与我所之根本无明熏习,使得六识心亦受到意根之牵引而虚妄分别五阴、离念灵知心为我与我所,因于五阴我的见解而虚妄分别、执取、贪爱六尘境界之受用,六识心因此不断于六尘万法分别执取,成就了分别事识不断出生流转之义理。”
  从 马鸣菩萨所说无明熏习的道理可以知道:根本无明熏习的来由,是因于意根虚妄执著真如体性之第八识如来藏功德为自内我,不明白第八识如来藏才是真实心,不明白自己其实是虚妄心。根本无明虽然眠藏于第八识真如心体中,然而所熏习的无明乃是意根所计著相应者,第八识心体却恒是清净无染之真如自性;第八识是因为七转识对根本无明之熏习而现行于三界,但不可说第八识即是根本无明,因为根本无明是七转识才会相应的,第八识不与根本无明相应,祂离明与无明二边。又此根本无明乃是无始无明所含摄者,是无始以来意根不如实知始终一相无相之第八识真如心体故,因而颠倒遍计及执著,一切世间、出世间烦恼皆由此无始无明而直接或间接引生,特举《胜鬘经》所说殊胜之义理,供大德思惟之以建立正确之见解。
  “烦恼有二种,何等为二?谓住地烦恼,及起烦恼。住地有四种,何等为四?谓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此四种住地,生一切起烦恼。起者,刹那心刹那相应。世尊!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世尊!此四住地力、一切上烦恼依种,比无明住地,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世尊!如是无明住地力,于有爱数四住地,无明住地其力最大。譬如恶魔波旬于他化自在天,色、力、寿命、眷属众具,自在殊胜。如是无明住地力,于有爱数四住地,其力最胜,恒沙等数上烦恼依,亦令四种烦恼久住,阿罗汉、辟支佛智所不能断,唯如来菩提智之所能断;如是,世尊!无明住地最为大力。”
  “世尊!若无明住地不断、不究竟者,不得一味等味:谓明解脱味。何以故?无明住地不断不究竟者,过恒沙等所应断法不断、不究竟。过恒沙等所应断法不断故,过恒沙等法应得不得,应证不证;是故无明住地积聚,生一切修道断烦恼、上烦恼。”(以上摘录自《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经》)
  略解经文如下:“烦恼有二种,是哪二种烦恼?就是七转识心所行、所安住四种不同层次的烦恼,以及因此四种不同层次的烦恼而相应生起之烦恼。七转识心所行、所安住的层次有四种,有哪四种?就是因为不能了知三界一切法皆是自心如来藏所生所现,迷于法界之实相而于所见处虚妄推求真实理,而产生了邪见、我见、常见、断见、疑见等见解,依于此我见之见一处住地邪见而生著及有所住,即称为见一处住地。依见一处住地无明而执著五阴十八界自我常住不坏,所以生起贪、爱、瞋、痴、欲、慢等烦恼心,若所著为迷惑于欲界五欲者,由此欲界五欲之贪爱而造作、熏习种种欲界烦恼相应之业行,则其心所行、所安住之一念无明层次即称为欲界爱住地。若所见所著为迷惑于色界天身、色界境界者,由此色界天身之贪爱而造作、熏习色界烦恼相应之业行,则其心所行、所安住之层次即称为一念无明中之色界爱住地无明。若所见所著为迷惑于无色界中纯粹觉知心精神境界而无色身者,由此无色界“觉知心”对自我贪爱而造作、熏习无色界烦恼相应之业行,则其心所行、所安住之层次即称为一念无明中之无色界爱住地,此无色界爱住地之心仍然是三界有之心,不离于三界有、无色界有之境界故,又称为有爱住地。由于此四种觉知心所行、所安住之层次,因而生起一切世间、出世间烦恼。所谓“起”的意思是说,七转识心刹那、刹那生灭不断,每一刹那生起时即与所见所著层次之烦恼相应。世尊!此四种心所行所安住的不同层次,使得心刹那生起即与烦恼相应,皆是由于无始以来即迷于法界实相,七转识心虚妄见著三界一切法故,一向不与此法界实相心之真实义理相应;但是四种住地无明烦恼都是肇因于无始无明的根本迷惑而生起的,在此四住地之前更无有他法生起故(所以众生都是由于一念无明的四住地无明烦恼而轮回)。世尊!此四种一念无明住地的力量,以及一切修证佛菩提道的修道上所应断的上烦恼所依种子,比之于无始无明的遮盖一切众生法界实相的无明住地力量来说,并不是以算数计量或者用譬喻来比量所能了知的。”
  “世尊!这种无始无明住地的力量,比起对三界有生起贪爱的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的力量来说,无始无明住地的力量是最大的;因为一念无明的贪著三界有的无明力量,其实是函盖在无始无明的范围之内的,所以说无始无明住地的力量才是最大的。这就好像天魔波旬对于其他一切他化自在天的天人来说,他的天身、神力、寿命与眷属,是其他一切他化自在天的天人所不能相比的,所以他在他化自在天中是最自在、也是最殊胜的天人。同样的道理,无始无明住地的上烦恼力量,相较于一念无明的四住地烦恼的力量来说,它的力量是最为殊胜的;这个无始无明住地烦恼,是被恒河沙数的上烦恼尘沙惑所依止的;也正因为无始无明的缘故,而使得一念无明所摄的四种住地烦恼久住而难以断除。这种无始无明住地,是阿罗汉及辟支佛的智慧所不能断除的(因为阿罗汉及辟支佛未证无余涅槃之本际,不知法界实相故),只有如来所传授的佛菩提智才能断除它;就是这样,世尊!我说无始无明住地的遮障力量才是最大的。”
  “世尊!若无始无明住地的迷惑不断除,乃至断除而仍然不究竟者,就不可能证得诸佛所证清净解脱之一味、平等涅槃:也就是究竟断除无始无明住地,对于法界实相心之一切种子完全了知无余,具足一切种智之佛菩提慧所得之无住处涅槃究竟光明的解脱味。为什么呢?因为无始无明住地惑不断者,或者是虽断却仍未究竟断者,则无始无明中超过恒河沙数所应断的上烦恼就是尚未断除或是断得不究竟。由于超过恒河沙数所应断的上烦恼不能断除乃至断不究竟的缘故,超过恒河沙数应得之一切种子智慧正法就不能证得,所应证得的一切种智就不能证得(只得道种智);由此缘故,无始无明的无明住地烦恼的积聚,会产生一切解脱道上的修所应断烦恼,也会产生佛菩提道上的悟后起修所应断除的上烦恼。”
  从经文中之内涵可以了知:四住地烦恼乃是因为迷惑于法界实相的无始无明而生起的,更无有一法能够早于四住地烦恼而生起,所以迷惑于法界实相的无明力就是无始无明住地,而无始无明含藏在第八识心体,不等于就是无始无明。就像大德手中拿著笔,若离大德身体就无大德手中的笔,但是笔毕竟不是大德;但是大德不知此理,如是主张:第八识即是根本无明,另有无始无明依此根本无明而建立,因此若灭了第八识,则根本无明即灭,无始无明恒河沙诸惑皆自动灭,因为无所依故。而不知无始无明含藏在第八识心体中,也不知根本无明是解脱道上的修所断惑,只是一念无明所摄的烦恼,所以又称为根本烦恼,都是无始无明所摄,而无始无明又是含藏在第八识心体中。但是大德理不清这些正理,胡乱套用而说,只能更加的显示大德对大乘法的无知,不能证明大德真的有智慧。
  大德此种虚妄想,非常的天真,为了要成就自宗“离念灵知即是真心本性”的虚妄想,又想要避开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悟后修道的次第过程,就于无始无明之上更安一个根本无明(其实两者是同一个,因为根本无明只是无始无明所含摄的解脱道中修所断惑的思惑而已,不但不是无始无明之上的另一个无明,也不是两个无明,只是从无始无明中抽离出来而为二乘人方便解说,使他们容易的证得解脱果),妄想著灭掉第八识以后,无始无明即可自动灭除,前七识就不再染污,不需要任何修道与证道,就可以与 佛同等。但是大德说宗门下一悟就成佛了,所以宗门下的开悟没有阶位可说,这话就意味大德已经灭了根本无明第八识,所以才一悟成佛了;但是大德既然尚未证得第八识,仍然落在离念灵知第六意识心境界中,既未证得第八识而不知道第八识的所在,请问大德是怎么断灭第八识的呢?而且,从诸经中的教证及所有亲证第八识者的理证上来说,第八识心体永远都是无生、永远都是无灭的,连诸佛威神力都无法灭掉祂,大德又怎能灭掉祂?
  大德说“无始无明是依根本无明而建立的”,但是《胜鬘经》中却说:无始无明住地力量最大,一切解脱道修道所应断之烦恼、佛菩提道修道之法上烦恼,皆因此无始无明住地力而生,而如果无始无明住地不断乃至未断尽者,即不能断除过恒河沙数之无始无明上烦恼,因此而有应得之法不能得、应证之道不能证的过失,即不能证得诸佛所同证之无住处涅槃,所以根本无明等解脱道的修所断的思惑,只是无始无明中的极小部分而已,与大德所说正好互相颠倒,所以说大德不但未断根本无明,也没有打破无始无明,正是三乘法中都可说为凡夫的人,所以是具足的凡夫。倘若如大德所说的无始无明本自虚妄不可得,为何经中又要究竟断除无始无明、于一切种智具足修证才能够成佛?为何一切真悟之禅宗祖师多数未曾发起道种智,为何一切禅宗真悟祖师皆未曾蒙佛授记已证佛地?为何禅宗祖师可以在 弥勒菩萨下生成佛以前成佛?而大德说他们不可判果?不可判果的禅宗开悟是成佛了?还是未成佛?是菩萨位还是佛位?大德能否说说看?所以,从理上(从自心如来的自住境界上来看)可以没有果位阶次,但是在成佛之道的事修过程中,一直到究竟成佛之前,所有人的修证都一定可以判果的。大德仍然不知明心的智慧境界,奢谈一悟即至佛地的不许判定果位的说法,只能说是无知之言。
  本自虚妄不可得之法,可以透过正知正见而导正,如同二乘之圣者,以正知正见断除其对于本自虚妄不可得之五阴我见解及执著,所断除者乃是一念无明所摄的四住地烦恼,因而得以不再执著三界有所摄的五阴我,证得解脱于三界轮回之果报;但这只是断我见之后,再进断思惑而已;见惑与思惑则是恶见、贪、瞋、痴、慢、疑,合称为根本烦恼。所以根本烦恼的断除,只是二乘声闻法的解脱道,根本就不是禅宗宗门下所悟的法界实相智慧,根本就不是宗门下开悟所打破的无始无明,大德对此完全不懂,所以竟然主张说:宗门的开悟就是灭掉根本无明。又把根本无明等同第八识心体,又公然写文章而印出来流通,现在被辨正印书以后,大德这笑话真是闹大了!
  纵使如大德所说:“宗门开悟就是灭掉第八识,就是灭掉根本无明。”可是二乘阿罗汉都已灭掉根本无明六个烦恼了,然而以二乘圣人之解脱智慧却不能证得第八识的所在,理证上如此现观,教证上的经中也如是说,那么二乘圣人依大德之言,又如何能灭掉根本无明?所以大德说话自相冲突了却还不知道,还写文章印出来流通,将把柄送到诸方学者手中。二乘四果圣人的涅槃智,虽然已经灭掉根本无明了,却仍然不能断除、甚至于无法打破无始无明;因为想要断除无始无明,必定要先亲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才能打破无始无明,打破了无始无明才可能进修而渐断过恒沙数的上烦恼。自心如来有一真实心体可以亲证之,又有其真如法性可以领受之,是一切宗门证悟者的自心现量所缘所证,不是虚妄想像而不可证之法。
  因此说,无始无明不能仅是透过正知正见就能导正的,禅宗之明心证悟就是亲证此法界实相心自心如来心体之所在,因此而打破无始无明,意根与意识对于法界实相不再有粗大的迷惑了,不会再于三界有之阴界入法上作虚妄的建立,不再生起妄计实相之见解。虽然已经与无始无明所熏习之实相心相应,然而尚有因无始无明而生之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中的思惑未断(根本烦恼中的后五法),又尚有无始无明住地而生之过恒河沙数上烦恼未断,所以尚有过恒河沙数之佛菩提道上的修道所应证法未得未证,大德怎么可以主张悟了以后无可修、无可证?怎么可以说禅宗所悟,与三乘教之菩萨(函盖唯识所说之菩萨)所悟所修大不相同?大德所说之“宗门”难道不是佛法吗?怎可外于佛果的修证阶次?难道是一悟就成究竟佛吗?
  又大德来文说,一切六道流转沉沦受苦及四圣果之功德建立、差别作用皆依根本无明第八识而发生;以大德之理论来说,开悟就是灭了第八识,那么一切开悟者之七转识是否就成为清净、真实不灭之心?倘若是这样,七转识应该是法界实相心,只有法界实相心永不坏灭;既然七转识是实相心,应该七转识就是所证悟之标的,应该七转识要离于六尘见闻觉知,应该不会六入,应该没有觉观,应该不作主,不自知我,才能符合圣教与宗门上的理证。如果此理成立,但是七转识本来之体性就是因于见闻觉知而现起分别六尘之识,能了别六入而有所觉观,也有作主的我与我所;现在依大德的主张,能够因为灭了第八识而转变七转识为离见闻觉知、不会六入、没有觉观,这样转变见闻觉知的自性而成为离见闻觉知的七转识,就不是本来已离觉观者,就是变异而有者,非是本来就真实如如的体性故,则成变异法。
  又如果悟了以后七转识转变为离于见闻觉知、不作主亦不自知我,完全符合真心的体性,那么应该一切已悟之人皆成为不能与世间人沟通互动之明眼瞎子、耳聪聋人、灵知白痴,一丝一毫的智慧也都不可存在或发起了,因为都已变成不能见闻觉知六尘、不自知我、不作主故。在这种情况下,大德所说的证悟者,到底由灭除第八识而建立了何等功德?产生了何等差别作用?或者由“悟后”的七转识建立了何等功德、何等差别作用?
  又如果于灭了第八识以后,七转识仍然存在,那么七转识就不是由第八识所生的了,那么七转识应该非是本来自在之法,没有自体性,是依众缘而生而灭之法,则必须另有一能生七转识之第九识存在,七转识方能在第八识灭后继续存在不灭。若是这样,二乘圣者之修证内涵并未灭第八识,因为二乘圣者不知不证第八识故;如是,当二乘圣者舍报入无余涅槃,就应有第八识与第九识同时存在。以大德之理论,无余涅槃若是依第八识而建立,第八识应该就是永不坏灭之法界实相心,那么能生七转识之第九识也应该是法界之实相心;这就成为实相心有二,则法界实相心非是唯一,此理于教证及理证上均不能成立。又一切众生若皆有二个实相心,二个实相心皆能出生七转识,每一次舍报又入胎时,都同时有两个实相心入胎,是入同一胎?或者各别入于二个女人母胎中?这样的六道流转因果又如何建立?在这理论架构下,又将滋生无量无边的过失出来,是故大德所主张者,过失无量,决定不是佛所说法,定是魔所说者。
  如果法界实相心是唯一而非二心,唯是第八识,则大德主张“宗门的证悟就是要灭了第八识”,而七转识又是从第八识心体中刹那刹那不断生起之法,则灭了第八识以后,七转识必定永远无法再生起了:能生之法已灭,所生之法也必定跟著灭故。若依大德所主张者,凡一切在宗门修学求悟者,必定于证悟当时马上断灭而永远消失于三界,因为八个识都已灭尽故,所以大德这个说法真是错得太离谱了。宗门与教门本来就不允许相离,不允许有互相违背、互相诋毁之处,本来就是理证与事修不可分离之次第法道;大德却诋毁教门,主张宗门不同于教下,使得事修违背真实理,也使得理证必然产生偏差误证的现象;因此而使得宗门理证无法转进事修渐次成佛,使得见道与修道的因果及次第全部混乱,成为宗门教门互相混乱,此过失非常严重,请大德务必再三的慎思!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