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第24集——菩萨五十二阶的修证(佛菩提简介之二)

   日期:2018-07-12     作者:三乘菩提    浏览:15279    
核心提示:正圜老师开示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在上一集,我们为大家介绍过:这个真实心如来藏祂的各位体性,以及祂种种不同的名称之后,今

   正圜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在上一集,我们为大家介绍过:这个真实心如来藏祂的各位体性,以及祂种种不同的名称之后,今天我们要继续为大家介绍佛菩提道的修行!我们常听到有的人说,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意思是说进入佛法的大海,有非常多的方便善巧法门,然而在这么多的方便善巧法门里面,是不是有一种法门,既迅速又确实的可以帮我们打开成佛之道的大门呢?有!真的有这种法门喔!那个法门叫作大乘见道。大乘见道就是禅宗的开悟明心,开悟明心是大乘佛法的入道之门,也是佛菩提修证的根本。唯有明心开悟了,在找到第八识如来藏(以后),才能够次第的进修佛菩提道!否则永远都只能在外门修学六度万行,永远也进不了佛法的大门。
   达摩祖师曾经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达摩祖师。也就是说,开悟明心,这是诸佛的无上妙道,怎么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就想要来求取大乘见道呢?而是应该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而且要历经无量无数劫的“旷劫精勤”,才能够来证得这个诸佛无上妙道的实相心如来藏啊!但是在开悟明心之前,就必须要具备有一些条件,才能够使我们破参的因缘早日成熟!为了帮助大家,我们就把这些条件,分成七点为各位作说明:
   第一要闻法阅经,建立知见。在闻法阅经之前,就应该要先亲近善知识。那么什么叫作善知识呢?善知识就包括过去现在诸佛,以及诸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还有就是大乘菩萨僧!那什么是叫作大乘菩萨僧呢?其实只有开悟明心的菩萨,才可以称为大乘菩萨僧!在亲近善知识之后,我们应该要请阅善知识所写的有关基础佛法的书籍,来了解一些基本的佛法知见,譬如说五蕴、十八界、四圣谛、八正道,或者说十因缘、十二因缘等等,基础佛法的知见,我们都应该阅读听闻,并且要观行、要思惟,这样子才能够消化那些知见,建立起正确的见解出来。如果亲近善知识,因为善知识的层次种类差别也很多,譬如有说定的、有说禅的、有说念佛法门、有说法相唯识等等,种类很多,非常多。但是我们只能选择关于明心见性,有相关的,可以帮助我们的善知识的开示,来作拣择性的一个听取。
   第二就是要培植福德,广结善缘。一般来讲,不管是修学禅定也好,解脱道也好,或佛菩提道也好,福德的具足很重要!如果福德不具足,常常就是会遮障连连,没办法顺利的修行。福德的培植,就是应该要归命三宝,供养三宝,孝顺父母,奉侍师长!也要能够慈心不杀,就是不再造杀业,去跟众生结恶缘,乃至要行十种善业,就是用我们的身口意,去造作利乐有情的事与业!接着就是要行三种布施,所谓三种布施就包括了财施、法施和无畏施,并且我们应该把我们所修集的这些福德资粮,回向给我们能够亲证法界的实相!基本上修福(是在修集见道所需的资粮),它只是修道的一个基础而已,并不是说在修福时就是在修学佛法!但是假使我们福德修证已经圆满了,就应该暂时把修福的事情放下来专心参禅。
   第三就是要受持三皈。三皈依之后,我们应该要继续受五戒,或者继续受菩萨戒,并且要以至诚心在佛前发四弘誓愿!而愿意自己明心见性,也愿意帮助有缘的众生可以明心见性。那么所谓的四弘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第四个要注意的部分,就是要减除世间的五欲的贪着。所谓世间的五欲,是指世间的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等!因为这五欲都是属于世间的有,而且大部分都是欲界的有!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舍弃,都常常被这五欲的韵味所着迷,那么就背离了求明心见性,以及要求取解脱的心愿和方向。譬如说你在参禅时,就想到哪里有好吃的,哪里有好玩的、好看的,这样子心就很容易散乱,根本没办法修行,所以我们应该要减除世间五欲的贪着。
   第五就是要忏悔业障,深信因果。一般来说,大众在修集福德的时候,都没有问题。譬如去朝山拜忏、救济贫苦、造桥铺路等等,常常都是法喜充满。但是如果一转入要参禅(求见道),或者要修解脱道的时候,遮障马上就会现前!因此在参禅过程当中,冤亲债主常常会来遮障我们,所以我们要在佛前要忏悔无量世来所造的恶业,并且要把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邀请他们一起来在未来的无量世里,成为同修道友,一起互相的扶持,走向解脱乃至成佛。另外就是要深信因果,因为只有深信因果,才能认真的修行!假使今生即使没有成就,也不至于白费力气,为什么?因为知道有一个如来藏,会把我们这一世所造的善业、净业,还有我们所熏习的无漏法种,全部都收藏好好的,等下一世有缘的时候,开悟就很简单!所以说深信因果是学佛的根本。
   第六就是要消除慢心。那慢都是因为分别而起,慢的种类非常的多,要完全的除尽也非常困难,一直要到等觉位才可以究竟除尽。但是我们简单的把它分成两类:第一种就是高慢,第二种叫作卑慢。高慢的意思就是说,其实你只比别人好一点,或者是差不多,但是内心总觉得自己高人很多,对于别人讲的话,从来不肯愿意仔细的去听;对善知识的教导,当然就不容易信受。卑慢的意思就是自卑感作祟,如果你跟他讲说:“有一个明心见性的法,你要不要来听看?”他就讲说:“唉呀!我算老几啊!我根性这么差,我福德也不够,性碍又这么重,怎么可能去学这个明心见性的法呢?那是大菩萨才能作的事啊!”他就因为自卑而产生(这种)慢心,那这个慢心就是一种自我的束缚;都是因为对我的执着,这种习气还没有消除,所以就有慢的产生。我们如果能够不慢的话,就是最好的护身符,可以守护我们的身心!如果能够心常低下谦恭,对一切人恭恭敬敬的,那么这样就可以消除慢心,也比较容易得到善知识的摄受和教导。
   第七就是要发大愿心。明心开悟,它是菩萨大法;我们说菩萨从大悲中生,如果我们心态都是自私自利、自了汉,那我们就不是菩萨,我们只是凡夫众生。凡夫众生就和这个大乘法(的开悟见道)不能相应,因此要常常在佛前,发起救护众生的这种菩萨大愿:希望众生(将来)也能够跟我一样,同样可以证得法界实相!那么这样子,就可以跟诸佛菩萨感应道交,同时也可以得到善知识的摄受教导,这样才有明心见性的因缘。
   以上所介绍的是开悟明心前,应该准备的事情,接下来我们简单说一下开悟明心。开悟明心就是以参禅的方法,去找到第八识如来藏。明心开悟的时候是一念相应,是顿悟,而不是渐悟。找到如来藏的时候,是一刹那之间就找到了,不是一点一滴的找到!不是象古人有人画了十牛图,说先找到了牛的足迹,后来找到牛的尾巴,慢慢的找到牛的屁股,再找到牛的身体而看到了牛头!其实这样的开悟是不对的,这是想像,是一种虚妄的开悟。真正的开悟是顿悟而不是渐悟,在找到如来藏之后,可以现前观察整个真实心,在时时刻刻当中运作不断的情形,甚至于我们睡着了也是一样!我们观察自己再观察其他的人,乃至于家里的猫狗也都一样,一切有情都具有这个圆满的如来藏,所以说一切有情平等平等!都是因为往世所造的(业)不同,因此有了种种不同的外相显现出来:有的就是牛、狗、猫、猪、老鼠、蟑螂、蚂蚁等等不同的外相,但实际上都同样只是如来藏而已。在找到如来藏的时候,(他的智慧)就称为般若的总相智!然后依般若总相智为基础,循序渐进继续进修般若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才能渐次的圆成佛菩提道的修证。
   一般众生,从凡夫位开始发心修行,必须历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总共有五十二阶位的菩萨修行,才能次第的圆满佛道的修证。接下来我们就来简单说一下,这个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行:第一个阶位叫十信位,在修学佛法的过程里头,最困难的是信心的建立,《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意思是说要进入佛法的大海,信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华严经》里面也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能长养诸善根,信能超出众魔路,信能得入三摩地,信能成就佛菩提。”也就是不论是念佛法门也好,禅定法门也好,甚至于是解脱道的修行,乃至佛菩提道的成就,在在都需要信心具足才能成办;所以怪不得经中说,要一劫乃至一万大劫修学信心,一直要到十信位圆满,才能离开凡夫性;只有进入初住位之后,信才能不再退失,从此才能按部就班的修行下去,直到成佛!
   第二个(阶位)叫作十住位。十住位又称为十发趣,也就是说开始趣向佛菩提,开始趣向解脱道。大乘菩提的修行,进入十信位之后,十信位圆满进入初住位之后,要修学第一度就是布施度,二住位修学持戒度,乃至在六住位要熏习般若波罗蜜!终于明心开悟了,般若正观现前,亲证了法界的实相,这时候就进入了七住位!菩萨在七住位所证得的智慧,就称为般若总相智,又称为根本无分别智。意思是说,菩萨在触证如来藏之后,虽然能够现前观察这个真实心祂运作的情形,但是对于祂还有其他功德法相,(只知道一个大概)所知有限,所以称为般若总相智;又因为他往后佛菩提道的进修,全部都是要以这个总相智为基础,才能往前进修,因此也称为根本无分别智。然后次第进修,在十住位时可以眼见佛性(成就如幻观),这样十住位的修行,就称为习种性的菩萨!表示说这位菩萨虽然开悟明心(或见性)了,但是习气仍然很重,而且他要继续修学熏习的法道仍然很多,所以称为习种性。
   十住位之后就要修学十行位。十行位又叫作十长养,十长养就是要长养我们成为菩萨应该有的圣性,而不是长养凡夫性,希望我们能够早日具足菩萨种性。这个十行位所要作的,就是要努力的去发起圣性;发起圣性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要把我执烦恼加以降伏。要把习种性位那些不好的习气加以消除,这就叫作长养圣性。譬如说做人处世应该要直心(不能忘恩负义……等),也要把以“我”为中心的这种观念,把它消除掉,否则永远无法发起圣性(发起圣性主要就是永伏性障如阿罗汉或者先证得阿罗汉果,若不能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当然就进不了初地了!所以说长养圣性的最主要工作,就是要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发起圣性以后,才能说是性种性的菩萨,具足了菩萨性使十行位圆满,才能进入十回向位。
   十回向位又称为十金刚。什么叫作十金刚呢?十金刚的意思就是要能不怕得罪人,能够不留情面的为救护众生去摧邪显正,乃至丧身舍命在所不惜!能够这样努力做才叫作金刚行。当十回向位圆满了,(入地前应该修集的护持正法的广大福德圆满了)菩萨的道种性就完成了。道种性完成之后,只要具足入地时所应有的道种智,再发起十无尽愿(而具足增上意乐),就可以进入初地了,开始十地的圣种性的修行。
   前面所叙述的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总称为三贤位。三贤位的修行是般若的别相智,所谓般若别相智,就是从种种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方向,来宣说这个第八识真实心,祂与一切法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祂们互相之间,是如何的配合运作,这个都是属于别相智所含摄的范围。当别相智通达圆满之后,才能进入初地,继续进修一切种智!所以第五个阶段,就是十地的进修,又称为圣种性的菩萨(这时才是佛菩提道中的修道位)。菩萨依般若别相智(及大福德……等)为基础,进入初地以后,继续进修一切种智。那什么叫一切种智呢?一切种智就是说,八识心王一切种子(界)的智慧,包括了世间一切有漏法种、出世间一切无漏法种,以及一切种子的流注等等;种智的正理,都摄属于一切种智的范围。诸地菩萨依般若别相智,而熏修八识心王的一切种智!在还没有圆满具足之前,称为道种智!一切种智修证圆满,就可以断尽变异生死,而成究竟佛道。
   第六个阶位是等觉位与妙觉位。大乘菩萨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长时修行,历经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证过程,成就了等觉位的修证,成为等觉菩萨!这个时候福德还没有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也还没有究竟圆满,还没有究竟殊胜!必须在未来接下来的一百劫当中修诸相好,也就是“无一处非舍身处,无一时非舍命时”。比如说众生有所请求,不论内财外财,等觉菩萨都要欢喜的布施,毫不吝惜!譬如说众生要眼珠子,你就要把眼珠子挖给他;但是他说:“不是!我要左眼,你怎么挖右眼?”等觉菩萨又要把右眼挖起来给他。他要手,就把手剁给他;要脚,就要脚剁给他!就这样在一百劫当中,努力的去利乐有情,这样才能渐渐圆满成佛时的福德资粮。
   等觉位的菩萨,除了福德的修集以外,也必须在一百劫的所知境当中,去断除所知障中最微细的无明和执着!最后当福德修集圆满的时候,就可以成为最后身菩萨,也就是妙觉菩萨。譬如我们所熟知的弥勒菩萨,就是妙觉菩萨!妙觉菩萨住在兜率天当中,观察世间的时节因缘;如果世间所度化的弟子,他们得法的因缘或者是世间佛教弘传的因缘成熟了,妙觉菩萨就会降神母胎,在人间受生,然后八相成道,究竟无上正等菩提,成为大慈大悲、大雄大力、无上正等正觉、十号具足的人天导师,也就是佛、世尊!
   从以上所述大乘别教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证,我们就可以知道,成佛之道不是一蹴可几,不是“一悟即至佛地”,而是必须历经无量无数劫的勤苦修行,具足般若总相智、般若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之后,还要加修无量福德,等到福德和智慧都圆满了,才能够成就佛道。也就是说开悟明心,只是进修佛道的一个基础入门而已,仍然必须在未来漫长的修道过程当中,去圆满般若别相智和一切种智的修学,才能圆成佛道的修证。
   各位菩萨!以上所介绍的是佛菩提的概略内涵,希望您在听闻之后,对于怎么样可以修行成佛,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我们可以简单的说:修学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正确的知见,以及禅宗的开悟明心!因为只有正确的知见,才能够有开悟明心的机会;也只有开悟明心,才能打开成佛之道的大门!各位菩萨经过这一段时间来,在电视机前面闻熏我们正法正觉教团,所为大家介绍的三乘菩提的概要,相信大家都已经逐次的建立正确的知见了!但是佛法浩瀚、广大无边,也不是我们在电视机前面,这样的三言两语所能道尽;但是相信善根深厚的您,经由这一段时间以来,这样闻熏正法的一个机会,已经种下了未来不可思议的得度因缘。下一集当中,我们将由正旭老师来继续为大家介绍,佛菩提道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要受持菩萨戒!受持菩萨戒,才能让我们的心安定,不再造作恶业,就不会受到冤亲债主的遮障,就可以比较专心的,逐次的迈向佛菩提道的修行!因此在开悟明心之前,一定要受持菩萨戒!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