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那么我们要来继续为大家说明,往生到妙喜世界的第三个例子的因缘是什么。
那在经中 佛这么说:“欲求菩提及沙门者,舍离二乘心者,安住真实空性者,于佛如来一切智性及法僧名号念住相续者。”(《大宝积经》卷二十)那么这样的人就能够往生到妙喜世界。那我们来解说:这是什么样的人呢?第一个、“欲求菩提及沙门者”,就是说想要求佛菩提以及在佛菩提中真实解脱的人--因为这里一定是讲的是菩萨,佛菩提以及沙门的意思就是解脱果--在佛菩提道里面真实解脱果的这一种人。第二是“舍离二乘心者”,也就是说,自己本身不会是二乘、要去求入无余涅槃的人,而一心求大乘的人。第三个是“安住真实空性者”,安住真实空性者指的意思就是说,他是实证这个念佛三昧、亲见自性弥陀。为什么呢?因为“真实空性”这几个字,是告诉我们不是“虚妄的空相”;因为佛法在名相中,有它特别的意涵--“真实”代表不是“虚妄”,“空性”代表不是“空相”。所以呢,“真实空性”告诉我们,你是要亲见自性弥陀!自性弥陀本身的“真实”在哪里?祂本身的法性是“空性”,祂不系著在三界有,不系著在祂所生的一切法,但是祂本来有祂自己的自性,但是却完全不系著于任何一法。那“空相”的意思就是指,这些被自性弥陀如来藏所藉因缘出生的法,它没有自性,它都是因缘所生,终归坏灭,缘起性空,所以它是“空相”,那么“空相”呢是虚妄的。所以这里特别告诉我们说是“安住真实空性者”--表示他不是指一般的二乘人,二乘人他所安住的是一切法都是“无常、苦、空、无我”,这样的一个“空相”的内容。所以呢,这里指的就是,菩萨实证念佛三昧以后能够安住于“真实空性”的人。
接下来说:“于佛如来一切智性及法僧名号念住相续者”。这样的人就是对于 佛如来所圆满的一切种智,能够这个念念住于这样的念而相续不断,念著佛所圆满修成的一切种智,念著佛;同时“法僧名号,念住相续”,就是说,对于法的那种以及呢这个僧--菩萨僧,以菩萨的这种庄严身相所取的名号,你能够心中安住于这些名号、念念不忘而相续的人,都能够以这个因缘求生妙喜世界。这个部分就指的是忆佛念佛,或者是念菩萨、念法都可以--你如果对于法的内容,譬如说第一义谛法的内容心中觉得非常欢喜、系念著它,也可以因为这样子的因缘、作因缘来求生妙喜世界;念佛更可以以这个因缘来求生妙喜世界;或者念菩萨僧而能够心中安住而相续,表示能够这个一念相续。
那 佛说:“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色类菩萨名者,于彼佛刹当得受生,何况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善根。”(《大宝积经》卷二十)接著 佛说,如果说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具诸善根的人),对于这个听闻到菩萨说“色类菩萨(也就是说菩萨具足了庄严身相,以这个身相取了一个名号),那你能够对听闻到这个名号,(就能够对这个不动如来受生)就能够往生 不动如来(以这个因缘、这个功德回向,就能够往生 不动如来的佛刹),更何况呢,与般若波罗蜜相应的善根--表示说,已经实证了这个念佛三昧了,亲见了自性弥陀了,能够知道说什么样的是般若实相,以这个般若实相呢,依止于般若实相来修学,就是所谓的实相念佛来修道,那这就是与般若波罗蜜相应的善根。也就是说,实证了这个念佛三昧,具备了般若实相智慧的人,你只要求生妙喜世界都能够受生妙喜世界。
那么从这三个因缘我们可以知道,举这个三个例的因缘可以知道说,妙喜世界也是非常殊胜的一个佛国净土,与念佛人更是有非常深的缘分。所以念佛人呢千万不要自己鄙视自己,知道说:“十方佛国摄尽一切众生,那我今天念佛,除了求生极乐世界以外,还可以求生这个妙喜世界!”当然您还可以求生娑婆世界,因为娑婆是我们 释迦如来所成就的佛国,虽然说娑婆是“五浊恶世”,可是如果说您经由念佛、亲近真实善知识来修学,能够去除这个异生性,不会再受生到三恶道,那么您就已经具备了真实不退转的人天善法了,那娑婆当然也是佛国净土,不是吗?所以很多菩萨不是常发愿吗--要世世在人间、常行菩萨道,不是吗?那么这个也是念佛人求生十方佛国之一的选择。所以,因为这样子,释迦世尊曾经说,祂所授记的得不退转的菩萨摩诃萨,应该要生 不动如来佛国。为什么 释迦世尊这么说呢?说一切不退转的菩萨摩诃萨应该要生到不动如来佛国呢?因为 释迦世尊说:生到 不动如来佛国,亦未舍离 释迦世尊的摄受。也就是说,您如果具足了刚刚所举例这三种善根的因缘,来求生 不动如来的妙喜世界,您仍然是受到 释迦世尊的摄受。这么殊胜的法,这么样一个让您心动的法,那您要记下喔!所以,念佛人要知道,我们不要自己鄙视自己,不要轻视自己,因为路非常广,只是因为您不知道而已。那您听说以后,就应该发起信心,建立信心,然后发起大愿心。
那么接下来呢,因为知道念佛法门这样的一个微妙殊胜,我就要来劝请大家修学念佛圆通法门!要来修学这个念佛圆通法门!
那在《楞严经》中呢,曾经有无学大菩萨以及阿罗汉述说了二十五种圆通法门。
那么这里面呢,有阿罗汉来述说的是:他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方便来入三摩地,而圆满通达他所证的解脱道呢?因为 佛有问:“你们是以什么方便来入三摩地呢?”所以就有阿罗汉说,他是用什么方便入三摩地、来圆满通达他所证的解脱道--依阿罗汉最终、最究竟的就是解脱道!然后呢,这里讲了“入三摩地”指的就是,你依什么方便让你能够进入“止观”。因为修学佛道里面所含摄的解脱道,或是最后的这个佛菩提道,都不能离开止观。那么二乘人所修的入了三摩地,就是二乘的止观,那二乘的止观它就是只是局限于一切有为法,一切因缘所生法的“无常、苦、空、无我”,从这里能够止息于这些法,然后能够去观察而去断除我执、我所执--那么这个是二乘阿罗汉的修证的内容。那么他们说了他入三摩地,以什么方便来圆满通达他的解脱道。
那这里的“无学大菩萨”呢?祂所述说的是,以什么样的方便来入三摩地,圆满通达所证的佛菩提道中诸地的果德,乃至到等觉位、妙觉位。那“无学大菩萨”指的是什么呢?指的就是说,已经证得解脱果的阿罗汉回小向大来修佛菩提道的,以及七地满心以上的菩萨,都称为“无学大菩萨”。祂们所述说以什么样方便入三摩地,来圆满通达祂所证佛菩提道诸地的果德。那么这里所入的三摩地指的就是,入了大乘的止观,依止于这个大乘止观,那来修证祂的这个佛道上所应修、所应证的部分。我们也举个例子来解说:
其中 琉璃光法王子,祂以观察风力无依为方便,以这个方便悟了菩提心而入三摩地,圆满通达祂十地的修证--因为“法王子”就是已经十地满心叫法王子。那么祂以观察风力无依为方便,悟了菩提心--就是开悟,入三摩地而能够进入大乘止观,那么圆满通达了祂十地的修证。进入了这个大乘的止观,所依止的就是依止于般若实相智慧、依止于般若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的这样的一个善根,来观察他自己应该修、应该证、应该断的这些所知障以及这个烦恼随眠。这是大乘止观的内容,而不同于二乘的止观:二乘的止观呢,他只是停留在这些有为法的缘起性空上面而已;那大乘止观是以这个般若实相为基础来观察,以不生不灭的心所出生的一切有为法的这些法的内容,以祂的般若实相智慧来观察,这样来圆满通达十地的修证。
其中 弥勒菩萨说,祂是以修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为方便入三摩地,圆满通达了等觉地的修证。那 弥勒菩萨祂是以修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为方便,这当然也没有离开第八识如来藏,一定是要实证了这个自性弥陀--第八识如来藏;然后以这个为方便,以这个实证这个第八识,然后呢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为方便来入于大乘止观,以这样的修学圆满了祂的等觉地的修证,进入现在的妙觉地。
那接下来我要跟大家说的就是 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祂是以“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方便入三摩地,那么这个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一个前方便,以这个前方便要入大乘的止观、入三摩地,一定要亲见自性弥陀。那么这个念佛法门呢,它是可以从菩萨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修到“等觉地”、“妙觉地”的。为什么呢?因为经中说,大势至菩萨“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一起在佛前说了念佛圆通法门,所以表示说 大势至菩萨所说这个念佛法门,它是可以从信位一直修到妙觉位总共五十二阶位,所以才说与这个同伦的五十二菩萨,一起来述说这个念佛圆通法门。那么 大势至菩萨说,祂在因地的时候是“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祂是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就是以念佛心来证得念佛三昧。因地到底什么时候呢?那我们就藉 大势至菩萨说,祂是以同伦的五十二位菩萨这个因缘来说明,从信位来为大家说明这个念佛法门呢可以怎么样来修。
那在信位,一般来讲念佛人他对佛法僧三宝都是有这个信心的、有恭敬心的,所以听到说念佛很好他就愿意念佛,听到说大家来念佛做什么,他就跟著念佛,对念佛非常欢喜,愿意随顺于表相,也就是说愿意来持名念佛,唱诵佛号--什么时候都唱诵佛号,甚至于看到人也是“阿弥陀佛”--以这样的方式来念佛。那也许呢,他念佛觉得欢喜,没有所求。也许呢他念佛说:“我可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有人为了要消他的这个罪障,所以他知道经典说修“观想念佛”可以快速消除罪障,所以他就修观想念佛,依照《观无量寿经》所说来观--这个前面已经为大家介绍过了这些观想的内容。那也有人以观想来系念,观想以后再继续的系念--系念佛的这个三十二大人相的这个功德,或者系念极乐世界种种的庄严,那么呢这样子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说,对于 阿弥陀佛本身的庄严,这个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这些种种的庄严,以及极乐世界的庄严,来系念思惟求生极乐世界。这样的在信位里面最常见到,最常常看到有人就是这样来随顺于自己的心意来念佛。那这样的话,以这样的心就来修满足信位的部分。
那可是呢,在信位修满足以后,不会只停在信位。因为自然而然会因为这样的因缘具足以后呢,会发起了精进心,会想要再更进一步对法的内容去了解。不是只有停留在自己想要消罪障,自己想要求生极乐世界,那你要想说:“到底成佛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菩萨可以成佛呢?那我自己可以成佛吗?”会生起这样的一个--内心生起这样的一个激发的这个作用。所以就以念佛为方便,从信位继续往前,然后精进念佛,一心念佛,信心坚固以后呢,善根就慢慢的长养。所以在信位的善根长养具足以后呢,自然能够值遇善知识。值遇善知识教导他:“你要从有相念佛进入无相念佛,因为念佛不是只有在相上念。”告诉他:“称名之外还可以系念思惟,系念思惟之外还可以直接忆想、忆佛念佛,因为‘佛’呢,祂不是只系在名言、语言这个声音上,佛不是只有系在这些庄严身相上。”你听听觉得有道理,没错啊!那么什么是真实的佛呢?就教导你--以前方便教导你无相念佛,“无相念佛”就去除掉语言、声音、身相来直接忆佛念佛,这就是从有相念佛进入无相念佛。然后觉得说无相念佛果然殊胜,快速能够成就定力,快速能够让自己生起信心,所以呢对善知识就生信,对自己也生信。因为自己真的能够成就这个无相念佛的功夫,所以就继续接受善知识的教导。
教导什么?学习六波罗蜜--学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来受菩萨戒,学习菩萨行--应该行菩萨所应该行的布施之行,学习忍辱,不能一天到晚就是瞋心这个没办法控制,要精进,同时要修定力,要怎么样让自己心能够安住下来,要熏习这个般若知见。那学习了以后,同时知道说:不是只有学习就好,要行六度。所以自己亲身去行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基础渐渐满足以后,“对般若波罗蜜的第一义谛心不惊怖”。为什么呢?
为什么说你要基础稳定以后,“对于第一义谛心不惊怖”呢?因为听闻到说二乘阿罗汉他们证涅槃,证得入无余涅槃以后呢,是没有阿罗汉证无余涅槃。你一听,说:“那怎么会呢?不是说他证得四果解脱果了吗?怎么会没有阿罗汉证无余涅槃呢?”因为阿罗汉舍报以后五阴灭了不再生了,哪有一个阿罗汉存在呢?所以对这一说“没有阿罗汉证无余涅槃”心中不会惊怖;然后听说“阿罗汉证得这个涅槃,但是不知道涅槃本际”,也不会感到惊怖,也不会觉得说“这样有没有毁谤阿罗汉?”因为他了解了阿罗汉所证的涅槃,他是以灭掉五阴不再出生而自己安住涅槃;可是实质上呢,是以他本来就在、本来具足的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为基础,只是阿罗汉不知不证而已。因为具足这样知见,所以对于说“二乘人证涅槃,不知涅槃本际;阿罗汉舍报以后入无余涅槃,没有阿罗汉证无余涅槃”,心中不惊怖。就是说对第一义谛心,知道、了解这个真实道理,同时对于说“菩萨不断烦恼而证菩提”,也不会感到说“那这样子是不是毁谤菩萨?这样子是不是会大妄语?”因为他知道真实道理了:菩萨他是依止于这个自己这个五阴,依止于这个意识心,实证这个自性弥陀的这个本来就在;所以虽然没有断除一切我见我执,可是仍然可以在福德因缘具足的时候呢,实证自性弥陀,而知道什么是涅槃本际。所以说菩萨是“不断烦恼而证菩提”,真实了解了,所以于第一义心心不惊怖。同时这样子就能进入住位修学,安住于六住位;安住于六住位以后,就有因缘能够从无相念佛进入体究念佛,能够有因缘来进入实相念佛。
那么这一节我们留到下一堂课再继续说,今天就先说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