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新闻网採访组台北报导)正觉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张公僕表示,前则已经说完第六根本堕戒,本则进入第七根本堕戒,内容为:「对未成熟有情开示宣说诸佛密要。」
宗喀巴云:「第七根本堕戒,谓对未成熟有情开示宣说诸佛密要。亦分两点说:一于何对象违犯过失?谓尚未成熟之有情。」
在此则根本堕戒中,宗喀巴宣讲了两个重点,那就是「未成熟有情」与「诸佛密要」。对于「未成熟有情」,宗喀巴如是认为:「如《红怒尊曼陀罗仪轨》、《黑怒尊曼陀罗仪轨》,与《果得精髓概要》里所说:『开显密意于诸非道器者』。亦如《金刚伞盖密续》所说:『对缺福德者不应宣讲真如法义』。有教言:所谓『尚未成熟之有情』,是指那些因为缺乏福德的缘故,以致心中等流尚未能够接受谭崔密教灌顶仪式的学人而言。依此教故,《根本堕戒深意论》云:所谓无福之人,谓此类人闻于密意法义时,不能生起信解。」
宗喀巴对「未成熟有情」的定义分成两种说法:「非道器者」或者说「缺福德者」。宗喀巴并未说明「非道器者」,究竟有什么内涵,只是将之列入「未成熟有情」。对于「缺福德者」的说明:「心中等流尚未能够接受谭崔密教灌顶仪式的学人而言」;或依「谭崔金刚乘」双身法之《根本堕戒深意论》所云:「所谓无福之人,谓此类人闻于密意法义时,不能生起信解。」
「诸佛密要」是说诸佛的秘密法要。说到「诸佛密要」可别受骗了,因为假藏传佛教密宗四大教派诸上师所说的「诸佛密要」,就是自以为能够让修学者「即身成佛」的「谭崔金刚乘」双身法之法要;此处所说的佛为双身中的「欢喜佛」,亦即成就「欢喜佛」的乐空双运秘密法要。但佛教所说的「诸佛密要」与宗喀巴等密宗上师所说完全不同,乃是 释迦牟尼佛以「一大事因缘」,在人间「示现」成佛的法要;主要是以「烘云托月」的方式,宣说第八识如来藏,令有人缘得以证实五阴身心全都源于如来藏,由此实证而生起般若智慧了知实相法界。此二者,一个是密宗假藏传佛教中所说「诸佛密要」,是「诸凡夫喇嘛」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宣说物质法的「男女淫欲行」,而以意识心领受密宗伪造的成佛境界淫乐,作为主要论述的法要,但意识心是被如来藏所出生的生灭法;另一个是正统佛教中的「诸佛」所说「无名相法」之「空无形色」却真实存在的「第八识心」,是一切有情生命的本源。宗喀巴主修「谭崔金刚乘」双身法,故而在第七根本堕戒所说的「诸佛密要」,当然是指「谭崔金刚乘」双身法之法要,也是四重缘起中的「密」与「密密」。
宗喀巴云:「开显密意于诸非道器者」,即是违犯根本堕戒。「诸非道器者」当然是指那些「不是修学谭崔金刚乘双身法的料」之人,或者说那些人接受「男女行淫就是佛法修行」这回事的时机还不成熟;宗喀巴的意思是说,对于这样的人,根本就不能将「谭崔金刚乘」双身法「即身成佛」的秘密,对其说明。
从这个戒条内文之所说,不禁令人想起假藏传佛教密宗四大教派中还有一条「三昧耶戒」,与第七根本堕戒习习相关。「三昧耶戒」的规定甚多,有「气功尚未练成者」,不能行男女双身法;在男女行淫当中,不能洩露;对还不成熟的修行人,不能使其受「三昧耶戒」;受了「三昧耶戒」之后,必须保守师父与女、师兄与师姊「男女行淫」的秘密等等。
「谭崔金刚乘」双身法的特点,就是必须男女「性器官」的直接接触,方能达到「即身成佛」的效果。在「一个上师」、「众多女」的情况下,金刚上师的学法男众,对于摆在眼前「货色齐全」的「大餐」,自然是「垂涎欲滴」;与上师争食的情况,自然会浮上檯面,因此,「三昧耶戒」的制订,自然应运而生。虽然金刚上师以「三昧耶戒」遮止男,在「气功尚未练成」之前,不能自行修练双身法;然而难敌「大餐」的,早将这些戒条抛诸脑后,更何况绝大多数的金刚上师自己也都没有修成能够控制不洩的气功。
由于师徒争食「大餐」的关系,金刚上师对于女的观察与考验期,无形之中就会缩短;在还不甚瞭解此女的习性之前,就贸然出手,不免「吃紧弄破碗」。此戒条的施设与「三昧耶戒」的制订,有异曲同工之妙,纵使女知道被骗,心里面是大大的「不习惯」、「不能接受」;碍于戒条的束缚,不能对外人说,因为「外人是诸非道器者」。吃了大亏的女,到了这个时候,也只能逆来顺受,委曲往肚里吞,暗夜里独自背著丈夫哭泣。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忍受这种屈辱,在身心受创、身体染上不治性病的情况下,诉诸于媒体、告上法院者,比比皆是;报载「莲○」与马来西亚商人妇之间的情结,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谭崔金刚乘」双身法在推行之中,一定是已经发生数起这种情况,才有此条「开显密意于诸非道器者」的戒条施设。
话说回头,假藏传佛教密宗四大教派诸上师对此第七根本堕戒,实际上是不会放在心上的;因为诸上师全都知道,这些戒条是依于「谭崔金刚乘」双身法而施设,而他们也清楚的知道「谭崔金刚乘」双身法是怎么一回事。诸上师行此男女双身法有年,经过诸上师「金刚杵」所「慈悲度化」的女,已经是多到数不清了;对于女「道器」,在这些喇嘛上师的眼里,早已经将之当成「猎物」,早已没有是否为「道器」的考虑问题存在了。
宗喀巴对「缺福德者」的解释是说,这个人听闻到「谭崔金刚乘」双身法的「密意法义」时,无法生起信解;或者说这个人根本就没有接受过「谭崔金刚乘」双身法之灌顶仪式,就说这个人是「无福之人」。
假藏传佛教密宗四大教派诸上师将「福德」作如此的註解,实在有辱「福德」。一般人全都不知道假藏传佛教「灌顶」的真实义,以为「慧灌顶」是将「智慧灌入」;受了「慧灌顶」的,就有智慧的出生,此乃假藏传佛教诸上师的文字诈术。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所修学的「金刚乘」,全部都是以「金刚杵」作为主干。受「慧灌顶」的男,必须提供明妃给上师在密坛中行云布雨,他要在坛场观摩金刚上师与「明妃」的现场春宫秀;当金刚上师与「明妃」一番云雨之后,金刚上师就将他自己的「白菩提」()与「红菩提」(女性淫液)的混合物,从明妃的取得,让这位受密灌的男服用,完成慧灌顶。这位男受完「慧灌顶」之后,金刚上师就将享用后的「明妃」赐给这位男享用,金刚上师并且现场指导各种行淫的技巧。这样的就是宗喀巴口中所云的「有福德之人」。
宗喀巴又云:「《金刚伞盖密续》所说:『对缺福德者不应宣讲真如法义』」如此滥用佛法名相,真是「缺德外带冒泡」。宗喀巴对「缺福德者」的定义是说「根本不相信谭崔金刚乘是可以成佛的法门」,或者说「没有福气享受男女行淫快乐的人」。换句话说,「谭崔金刚乘」双身法与真正的「真如法义」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宗喀巴本身也是否定第八识如来藏的人,正是否定真如法性的破法者,因为真如是第八识的识性;亦即宗喀巴根本不懂第八识如来藏,竟然厚颜说此「真如法义」。
「真如」以第八识如来藏作为理体,乃说此「心」是真正的「如如不动」。「真如」亦是第八识如来藏的「所显性」,将如来藏心的「真实性」与「如如性」如实的显现。犹如「美丽」是花的「所显性」;花是体,「美丽」只是将花的各种韵味,如实的显现而已。「诸佛密要」实际上就是在宣说这个「真如法义」,但是当他否定第八识心时,又如何能有真如之可说、可证、可传?宗喀巴以及假藏传佛教密宗四大教派诸上师,无法真实证悟此真如法性的如来藏,却侈言第四「名词灌顶」之「密密」,乃至对尚未接受、或尚未修学「谭崔金刚乘」双身法的人,扭曲成「对缺福德者不应宣讲真如法义」,可谓「牛头不对马嘴」。
宗喀巴云:「那波巴指出有五种未成熟有情:于胜法不渴望者、于瓶罐顶未成熟者、于密灌顶与慧灌顶未成满者、犯根本堕戒未忏悔过失,以致退失者、于第四灌究竟灌顶畏其广大深意而尚未成满者。」
「胜法」是指「谭崔金刚乘」双身法;「瓶罐顶」、「密灌顶」、「慧灌顶」乃指「男女灌顶」的「前方便」施设到最后实际「提枪上阵」的三种渐进式的「灌顶」;「于第四灌究竟灌顶畏其广大深意而尚未成满者」是说,到了最后阶段,无法将双身修法的「杵莲二合」境界,与上师所指示的假真如法性合而为一,因此不能成就密宗自设的三身佛果。
正统佛教之所说,全部不离恆时示现真如法性的第八识如来藏心,亦即以「真如法义」作为弘法的重心;假藏传佛教密宗四大教派诸上师所宣说的,全部在「谭崔金刚乘」双身法中打转,永远不出其外。虽然全都使用佛法中的名词以致看来「三句不离本行」,但所说的佛法内涵,与佛教中的正确定义完全是「南辕北辙」;从这里可以确定,佛教与假藏传佛教根本无法划上等号,乃因所修、所说、所学完全不相干的两个宗教故。(採访组报导)20141212
正觉教育基金会採访组
转载自正觉教育基金会全球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