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在大喇嘛死后,为了保持教派的稳定性,传递权力和财产,而按一定方式寻找到一个幼童,并认为他是大喇嘛死后转生的,由这个幼童来继承大喇嘛死前的宗教地位以及、经济的权利,这就是密宗的“转世”。密宗的格鲁派、噶举派等都有“转世”,这些转世的“”,在已经形成一个身份特殊的群体。
在历史上,“转世”制度,是密宗最重要的制度,特别是在解放前政教合一的,最大的“”达赖喇嘛不仅是宗教领袖,而且还是世俗政权的首领。“”不仅在现实生活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还掌握着贫民百姓死后是进“天堂”还是下地狱的钥匙。因此,如果一个平民的儿子被认为是“转世”,那么立刻是“一人得道,鸡犬”,不仅他本人一下子从普通的平民百姓变成万人景仰的领袖,而且他的家族也一跃变为最有势力的贵族。因此,在“转世”,作为社会的一个焦点,为万众所瞩目。今依据历史资料,来介绍一些的“转世”文化。
一、“活佛转世”的由来
活佛的“转世”制度,最先是由密宗噶玛派的大喇嘛攘迥多吉创立的。噶玛派是噶举派的一个支派,是由都松钦巴创立的。都松钦巴于1110年出生在今天的四川藏区,父母都是修密法的人,所以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修密法。噶举派的创始人是玛尔巴,玛尔巴传法给米勒日巴,米勒日巴传塔波拉结(岗波巴),都松钦巴在30岁时跟随塔波拉结学习密法。1147年,都松钦巴在西康,兴建了噶玛丹萨寺和楚布寺,从此,以噶玛丹萨寺和楚布寺为上下两主寺,形成了噶玛噶举派。由于都松钦巴曾戴黑帽传法,后人因此将这一派又称为黑帽派。
1193年,都松钦巴去世。1204年,噶玛拔希在西康出生,年长后随都松钦巴的崩札巴学习密法。传说噶玛拔希“神通广大”,成为密宗里面,神通仅次于教主莲花生的人物。1283年,噶玛拔希去世。1284年出生在后藏贡塘地方的攘迥多吉,被认为是噶玛拔希的转世灵童。这是密宗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转世”现象。攘迥多吉再追认都松钦巴为噶玛噶举派第一世“法王”,噶玛拔希是第二世,于是攘迥多吉就成了噶玛噶举派的第三世“法王”。1407年,噶玛噶举派的第五世“”银协巴被明朝永乐皇帝封为“大宝法王”,一直传到现在的第十七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