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寺院对学僧不收学费。喇嘛寺院不负责提供教师,除了寺院的堪布、格西讲经(相当于上大课)外,学僧需要自己去寻请老师或花钱去请老师,要根据学僧自己的经济力量而决定。
喇嘛要学的是“五部大论”,学习“五部大论”前后大约要花11~20年的时间。这“五部大论”及其所花的学习时间为:学习讲因明学(逻辑学)的《释量论》2年,学习《现观庄严论》4年,学月称的《入中论》2年,学小乘的《俱舍论》2年,学《戒律论》1年,“五部大论”至少要学11年的时间,如果学不完,还可以延长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黄教的这五部大论,都不是佛经。其中的《释量论》是讲逻辑的,《戒律论》是讲戒律的;而《俱舍论》是小乘佛法的论著;真正讲到大乘的是《现观庄严论》和《入中论》。《现观庄严论》据说是弥勒菩萨所著,但也只是解释《大般若经》部分章节的论著。而月称所著的《入中论》则是印度应成派“中观”的理论。密宗还有一个中观派别,叫做自续派中观,自续派中观和应成派中观观点相左,因此在历史上吵的不可开交,但是,黄教宗喀巴是独尊月称的应成派中观的。藏密的学经制度,不仅不学了义的唯识经典,只是在讲“中观”的时候,附带着提一提唯识的思想,目的也是为了诽谤唯识。如月称的《入中论》就是专门否定佛陀所说的了义的唯识经典的,故当年被法尊法师翻译成汉文,太虚大师阅读以后,专门写作《阅<入中论>记》,对其中的错误观点进行批判,破斥月称的“中观”学说。如《太虚大师年谱》记载:
“(1943年)十月四日,(太虚)大师《阅<入中论>记》脱稿。月称之《入中论》,法尊于三十年译出,大师曾为删润。是论高扬中论空义而专破唯识;大师不忍唯识之被破,乃明唯识而一一反难之。评《入中论》为:‘功过互见而瑜不掩瑕。’”
太虚大师在《阅<入中论>记》说月称所说的应成派“中观”:“但为舌辩游戏,无当证悟,乐着内诤,卒难独占全胜,徒令外道乘隙,尽灭佛法,故诸佛子应不为此!”因此所谓的“五部大论”根本不能涵盖佛陀三转——“阿含、般若、唯识”的教法,甚至其教学核心的《入中论》,是违背佛教经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