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文化
辩经与格西 一、喇嘛在康村的学习

西藏喇嘛教最为夸耀的就是他们的宗教教育——学经制度。我们也经常可以听到他们这种修学是“先显后密”,而实际上,所谓的“先显后密”,是学习“五部大论”——五部论著而已,并非经典。然后他们再通过辩论这五部论获得“格西”学位。获得格西学位以后,即跻身于喇嘛教的上层行列,从此名闻利养不求自来。因为在解放前的西藏,是政教合一的农奴制度,普通人要想得到官位、财富,唯一的出路,就是出家为喇嘛,得到格西的学位,进入上流社会。和我国古代的秀才要熟读四书五经是一样的,只有熟读四书五经,才有可能中举,才有可能做官,正所谓“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知”。因此,喇嘛教的辩经和格西考试,实质上完全等同于汉地古代的科举制度。

拉萨黄教三大寺学经组织,是由拉吉、扎仓、康村组织构成的。康村相当于现代大学里面的班级,扎仓相当于系,拉吉相当于大学。每一康村有管理事务的职事若干人,数个康村组成一个扎仓,扎仓的总管喇嘛叫“堪布”,数个札仓组成高一个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称为“拉吉”。拉吉采取委员制,各札仓的堪布都是委员,从中再选出年资最高者为赤巴堪布,俗称法台。例如,如黄教的哲蚌寺曾有七个扎仓,其中的罗色林札仓有23个康村,全寺共有喇嘛学僧七千七百多名。

一、喇嘛在康村的学习


进入康村学习的人,除了极少一部分是信仰密宗的喇嘛以外,大多数人并非自愿。西藏的“法律”规定,密宗的寺院有权采用“二丁抽一”、“三丁抽一”和“五丁抽二”的办法来强制年轻的藏人来康村学习,部分寺院甚至会将进入康村学法,甚至还可以将学经作为一种差役,派给普通的藏人,叫做“支学差”。也就是说,贫苦的藏人家庭如果有两个男孩的,必须有一个要出家当喇嘛。有钱的人或贵族子弟被抽中后,可以用钱买贫穷的人来替顶。当然,贫苦人家的孩子进入喇嘛寺院当喇嘛,也是有许多好处的,至少可以减轻藏人家庭的生活压力,还不要交各种苛刻的税赋,不要从事艰苦的劳动,不用为了衣食操心。这在条件艰苦的西藏,是很难得的。所以,西藏的喇嘛教,才会在表面上如此的“繁荣”!

喇嘛进入康村学习后,按照规矩,先要当差,做杂务。但是,如果有钱的话,可以在康村内花上一千两藏银,来做布施,就可以免去当差。

喇嘛学僧每天早上必须上殿,完成集体日诵功课。吃早饭后,回到自己居住的康村念经,然后再去扎仓法园听堪布讲经和练习辩论,课业完毕,再回康村吃午饭。下午五时许,又必须上殿诵经。诵经之后,学僧可以立宗辩论,最后回康村背诵、休息。

2018-10-07 回复:0  浏览:552
下一篇:
二、学习“五部大论”
上一篇:
佛学院教材破斥密宗 总结
返回列表页
学密第一站  绿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