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文化
佛学院教材破斥密宗 一、佛学院教材破斥密宗
  西藏密宗的源头——印度晚期佛教——密教(密宗),本质是套上佛法名词的外道,这几乎是研究印度密教的学者公认的观点。研究佛教历史的学者,有的信仰佛教,有的是作学术研究,不论他们有没有实修佛法的体证,但是,他们对于密教的研究成果,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略举几例如下:
  一、佛学院教材破斥密宗
  现在国内佛学院普遍使用的有关佛教史的教材,是学者吕澄所著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该书在“余论”部分如是定位密宗(密教):
  “到了公元第十世纪时,印度的大乘佛学便已十分地衰颓了,但是佛教还以密教的形式,在印度残存了二百年的光景”
  “密教开始于第七世纪。到了第八世纪以后,性质逐渐同印度教相接近,愈益离开了佛教的面貌,一般称之为‘左道’。以后的发展,更加不纯,特别是主张性欲的瑜伽,一般也称为‘左道瑜伽’。由于他们也讲般若、苦等教理,主张空性,并说这种空性,犹如金刚,是不变的,为了与大乘小乘相区别,又称之为‘金刚乘’。”
  “从佛教本身来说,由于异教(伊斯兰教)的侵入,促使它更加与印度教联合起来,共同对敌,这就是密教愈益同化于印度教的原因。”
  “在波罗王朝于十一、十二世纪建立了超行寺以后,金刚乘密教更有一番变化。它逐渐泛滥于民间,而不一定集中于寺院了。教理也更为通俗化,更加没有什么规律,简单易行,所以人们称之为‘易行乘’。……他们的所谓成佛是指的常人‘快乐’的境地,这种快乐与一般佛教的所谓涅槃常乐我净的‘乐’是不同的,他们的‘快乐’最后归之于男女的性欲,所以他们的瑜伽方法,必须是同女人配偶。称此为‘手印’,其中有许多淫秽之处、也正因为他们的方法简易,提倡低级的东西,很能得到社会一部分愚昧群众的欢迎,流传很广,很快。在流传过程中,形式也有变化,如金刚乘有自己的经典,名‘坦特罗’,里面有种种仪规,仍很复杂。到了‘易行乘’,则不尊经,而是尊师,尊重他们的导师、上师;认为只要按照导师的指导做就行了。……这就是十一、十二世纪时期密教流行的情况。”
  “密教发展到最后,还有所谓‘时轮乘’。他们特别崇拜的是本初佛,认为释迦牟尼之上,还有最初的佛,是那个最初佛发生一切的。同时,他们还对人的生理作了很多研究,提倡用瑜伽的方法来控制身体内部的所谓‘有生命的风’,就可以使人的生命不受时间流转的影响,而得长寿,以致于脱胎换骨,变人身为佛身。”
“密教也谈教理,把密教的教理与显教的教理混合来谈……(印度晚期佛教的)大乘佛学也还是存在的,但是寄生在密教的下边。因为寺院仍为知识阶层的活动领域,寺院密教对大乘教理不能不有所资取,因而大乘佛学就能在密教体系中取得了附庸的地位。密教把大乘佛学看成为初步的阶段,称为‘波罗密乘’;密教自身则是高级的阶段……总之,密教发展起来的学说,对于大乘,不论是哪一派,只要对于他们有利,他们就随意剪裁,割裂,因之大乘佛学,不论哪一派再也不能独立发展,不能成为一个体系了。”(以上摘自《印度佛学源流略讲》244~247页) 
2018-10-07 回复:0  浏览:650
下一篇:
二、大学教材破斥密宗
上一篇:
六、等级森严的喇嘛寺院
返回列表页
学密第一站  绿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