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法义
喇嘛教宗喀巴等以如来藏为方便权法的错误
中观应成派的宗喀巴等认为:依正理观察时,以空性否定一切法,且以否定为真实,此绝对否定,即为胜义谛,亦是诸法的究竟实相。这种观点落于恶取空见。

宁玛派的谈锡永说:“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以‘觉性(如来藏)法尔而现,故离因果’(引敦珠《中观宗宗义》语),以其(如来藏)离缘起为不应理。”

中观应成派的印顺法师在《中观今论》第九章云:“ 宗喀巴(在《广论》中)评此为不及者,以为他所说的‘不由因缘所生’为不及,即没有彻底破除微细的自性见。”

中观应成派的宗喀巴等否定作为一切法的本体的如来藏(又可称为真如、佛性、“空性”、实相等等),认为本体不存在。而藏地所谓“大中观见”除觉囊派外都认为如来藏只是一种见地;或者是由心识功能所显的相状(当心识起不受污染的功能时,显现的清净相),而非本体。
作为本体的如来藏无实无虚,非属头脑可以理解的有无,离言绝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楞严经》)但不可否定。“一切诸法皆依于本。亦不可说。何以故。过一切相故”(《金光明最胜王经》),不是绝对否定的恶取空。
如来藏超越时空且离一切相,所以无实(非头脑所能理解的空无)。如来藏又即一切法且为一切法之本体,所以无虚(非头脑所能理解的实有)。如来藏是胜义空,不是绝对否定之恶取空。绝对否定之恶取空是不可能真正做到空现双运的。

宗喀巴等认为没有不从缘生的,超越头脑能理解的真实之法,不从缘生则必是头脑所能理解的永恒存在的实有的法,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头脑可以理解的永恒存在的实有的法才谈得上不观待一切因缘。他们理解不了不从缘生的如来藏超越时空离一切相(其中自然包括因缘生灭等相),且无实无虚,非属头脑可以理解的有无,离言绝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但不可否定。所以他们否定如来藏,认为如来藏非了义说,只是假立的方便权说。

实际上无自性并不等于无本体,有自性(从龙树菩萨不从缘生的定义来说)并不等于就是头脑所能理解的永恒存在的实有的法。

中观应成派说本体不存在,有时却又说一切法的本体是大空性,自相矛盾而不自知。

佛在般若系经典中,如《心经》等中所说的空,并非是一无所有的空无,而是诸法的实相,是着重于从离一切相的角度来谈本体如来藏(当然此本体也可以用不同的名相)。佛在《楞伽经》中提到了为什么用“空”来表述本体,经中云:“佛告大慧:非我说空法非性,亦不堕有见说圣智自性事,然为令众生离恐怖句故。众生无始已来,计着性自性相圣智事自性计着相见说空法。”

又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世间愚人所计之颠倒名言,随应破派亦不必许其有也。”

中观应成派在宣说一切法无生时不加胜义简别,在世俗谛(名言)上也宣说一切法无生,有诽谤名言、执理废事的过失,是对龙树中观的错误发挥,落入恶取空见。《中论•四谛品》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名中道义。”注意,龙树菩萨在偈中第一句用了一个“生”字,所以在世俗谛(名言)上龙树菩萨已经承认了因缘所生的法有生灭去来,即在世俗谛上名言有。但在现象(世俗谛)上有并不代表其有自性,《大智度论》卷三十一曰:“性(自性)名自有,不待因缘,若待因缘,则是作法,不名为性” ,既然这里的生是因缘生就应该是没有自性的。所以在宣说一切法无生时加上胜义作为简别,可以没有承许名言中“自性生”的过失。”
中观自续派在世俗谛上承认事物是有自性的,存在承许名言中“自性生”的过失。”

综上所述,中观应成派在真俗二谛中都落入了恶取空见,曲解了龙树菩萨的中观。

以下是相关经证: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二 如来寿量品第二云:“七者。真如是实。余皆虚妄。实性体者即是真如。真如性者。即是如来。名为涅槃。八者。实际之性。无有戏论。惟独如来证实际法。戏论永断。名为涅槃。九者。无生是实。生是虚妄。愚痴之人。漂溺生死。如来体实无有虚妄。名为涅槃。十者。不实之法。是从缘生。真实之法。不从缘起。如来法身。体是真实。名为涅槃。善男子。是谓十法说有涅槃。”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三灭业障品第五 :“善男子。一切法空。如来所说无有我、人、众生、寿者。亦无生灭。亦无行法。善男子。一切诸法。皆依于本。亦不可说。何以故。过一切相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是入于微妙真理生信敬心。是名无众生而有于本。以是义故。说于忏悔灭除业障。”

《大宝积经》卷第四十二:“一切诸法之自性,不从缘生亦无相,曾无初起无终灭,无相真如之所显。”(此处的自性即体性)

《大般涅槃经》:“常住之法不从因缘。”(此常住为超越时空,不生不灭义,不是一个永恒存在的实体)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八观心品第十:
“如是空性。不生不灭。无来无去。不一不异。非断非常。本无生处。亦无灭处。亦非远离非不远离。如是心等不异无为。无为之体不异心等。心法之体本不可说。非心法者亦不可说。”

《占察善惡業報經》:“如來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實體,具足無量清淨功業,從無始世來自然圓滿,非修非作,乃至一切眾生身中亦皆具足,不變不異,無增無減。”
《占察善恶业报经》:“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
《占察善恶业报经》:“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

《楞严经》阐述了四科(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楞严经》卷二:“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楞严经》卷二:“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

《楞严经》卷二:“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楞严经》卷三:“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 “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 莲华喻赞品第七:
“故知五蕴非有非无,不从因缘生,非无因缘生,是圣(佛)所知非余(佛以下)境故,亦非言说之所能及,无名无相,无因无缘,亦无譬喻,始终寂静,本来自空,是故五蕴能现法界 。”

2018-11-10 回复:0  浏览:510
下一篇:
(转)从《菩提道次第广论》剖析宗喀巴法师根本知见
上一篇:
宗喀巴说:“金刚乘比佛更稀有珍贵。”
返回列表页
学密第一站  绿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