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诸法师文
转自禅林凤凰博客
2016年8月16日,中国将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送上天,举国振奋。然而科技发展再高能,人类亲自用餐、亲自如厕等等重大事宜上的“不方便”,倒是从未改变。倒是佛门在追逐科技、制造“方便”上,似乎分外给力。电话皈依、网络皈依、网络传承不断涌现,说不定还将加快量子通讯的民用进程……
作为网络皈依的业界最高水平,索达吉堪布与时俱进的迅疾步履令人印象深刻。如今,远程皈依、远程传承已经成为堪布弘传团队的常态化操作流程,多快好省打造群众基础,跑步进入佛国境界,大开时代方便之门,利益全球万千众生。
堪布曾经开示道:“能听到声音、能看到视频,依靠不可思议的缘起力,大家应该能得到加持。只要有皈依的心或者听传承的心,可以在网上皈依。”看来堪布的远程皈依,靠的不仅是隔空传输影音,更有“量子纠缠”般不可思议的缘起力,这不是早于国家科研尖兵,提前跨入了量子通讯时代?
一、高科技鼎力相助,改善了佛门皈依的哪些“不方便”?
从理论上看,佛门皈依的原始定义,无疑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自然,佛宝与法宝在一切处,都无二无别。那么对于凡夫来讲,若要讲皈依“有差别”,可能是“皈依了不同的僧宝的差别”;若要讲皈依“不方便”,可能是“不方便某一位僧宝跨越千山万水广收徒众”。
略有常识水平的佛教爱好者都知道,三皈依之皈依僧宝,是皈依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所有僧宝。如果大众诚心想入佛门,方圆四周最近的佛门道场,均可达成心愿。如果说交通便利、沟通昌明的时代,佛门皈依仍然存在“不方便”,那只能是因为常识匮乏、知见偏狭、认准一棵树,而带来的庸人自扰。
或者进一步说,网络皈依方便之术的流行,是某些道场大德、某一棵参天大树,被动顺应甚至主动引导这种庸人自扰,而发展出的高科技技术。
的确,远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效率,大规模扩大了影响力,然而“式覆盖”的差评,也已经在四众中流传。至少从外在观感上看,网络皈依对于方便善巧的追逐,与佛门“三皈依”的本来意涵,相互抵牾,而其便捷性带来的狂飙突进,又让人产生“信仰”的误解。高科技这把“双刃剑”的特质,在佛门同样表现突出,追逐时代的大德们不得不慎之又慎。
二、网络皈依的“技术含量”
从佛门皈依的核心实质讲,是皈依戒体的得获。那么网络皈依能够保障这一核心“品质”,需要深加考量。通考经论来看,网络皈依的保险系数,难打包票。
《大方便佛报恩经》所明:“三宝不现前,不得成归依。”授皈依境,若是电话、网络等,非三宝现前之境。又《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之《问三自归事品第十四》:“问:受三归现前无师。得逢从文受不。答:不得。”等等。暂举几例以示正途,实际教证理证为数众多,后文还有详述。
经典所载之意很明晰,三宝不现前,不得成皈依,如此作法不成。可见网络皈依,在形式上都尚未达标,要讲“技术内核”,更是离题甚远。
有汉地法师早已作文厘清道:“一般来讲,授三皈依时皈依证明师和受皈依者都要现前,三皈依授受仪轨中有一个羯磨法,皈依者要现前并且听清楚皈依师的言语,进而生起殷重恭敬心,才能得到戒体。有时为了保证受皈依者得到戒体,甚至要求一对一的授受,就怕人多而心不专一,得不到戒体,比如授八关斋戒,严格说来最好是一对一的授受。
“皈依三宝,当事者如果不现前、或态度不尊重,那他就得不到戒体,以后逢缘对境,他很难用戒律来规范自己身口意三业。因此,为了尊重戒法,应该如理如法授受三皈依。”
有唯识论师曾讲,网络皈依的过程本质是遍计执,没有真实用处;而佛制的皈依仪式,是依他起性,有真实契用。在网络皈依过程中,由于三宝境界并没有真实现前。而是皈依者个人在脑海中的想象为主。皈依的境界体性为遍计所执性——是按着自己对于三宝的理解而进行的想象。如同看恐怖片,作为屏幕中的影响,并没有现实发生的冲击力。屏幕中的影像,可以用自己的心力来消解。但是发生在现实中的话,除非是破了我执,不然是没法消解的,现实现前的境界,不是自己的心里暗示能消解的范围。
进一步,佛制戒律是清净依他起,依佛戒最为圆满。三宝境界,它的理体是属于圆成实性。而事相三宝,是属于清静的依他起。佛陀的戒律是从大般涅槃心中流出。依照佛制戒来进行的皈依仪式,与佛心相应。能感得殊胜圆满的缘起。且戒律只有佛能制。如果违背这个戒律,不说皈依是否清静圆满。他的罪过也是无量了。依照佛制这个清净的依他起来,才具有导向圆成实的功能——因为这是真正从圆成实中出的。所谓的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假如因地不遵佛制的话,怎么可能出现一个佛果?
三、网络皈依的“用户体验”
就皈依者自身的体验来讲,六根直接对境是虚拟电子屏,经过第三方媒介转化的所缘境,很难降服自我的主体意识,很难都摄六根、降服我慢,很难完全投入缘起。
求受皈依,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事关重大,此等马虎草率,不仅关系到如不如法,更关系到求受皈依者的法身慧命。科技再发达,亲自用餐、亲自如厕这等重大事宜,大众都能亲力亲为,何以单单在更为关键的法身慧命上,举重若轻,视同儿戏?
除非,有些“用户需求”看重的,不是皈依的仪轨如不如法,而是看重那个皈依证有没有用。有法师曾总结,有些居士关注的,是皈依的寺院是不是很有名啊,皈依的师父是不是很有名啊,拿着皈依证到一些景区寺院是不是可以免票啊?这个初发心,一开始就有问题,根本没有资格谈皈依。
然而这种情况的普遍和泛滥,凭心而论,不能单单去怪信众,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责于那些为了大量吸引信众,大搞“方便皈依”的寺院和出家人。为了增加信众、广收弟子,想方设法地“开缘”“方便”“善巧”。还是那句质疑,网络皈依,到底方便了谁,又误了谁?
评索达吉堪布网络皈依诋毁佛制
2018-11-10 回复:0 浏览: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