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第076集 知时语

   日期:2018-07-15     作者:如来藏    浏览:7767    
核心提示:郭正昌老师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在此先问候大家:少病、少恼否?色身康泰否?道业
郭正昌老师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在此先问候大家:少病、少恼否?色身康泰否?道业精进否?
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杂宝藏经》中所记载的,佛藉由舍卫城内的大长者供养舍利弗尊者与摩诃罗的因缘,为我们所开示的说法乃至祝愿的内容等,应当了解是否合于时宜;修习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的智慧,在为人说法时,更应该要观察听法者,当时是忧伤悲泣呢?还是欢喜快乐的?而知道这个时候,是可以为他说法?还是不可以为他说法?乃至应该为听法者说什么样的法?这样知时而不妄说的道理。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说,过去在舍卫城中有一位大长者,他是城中的巨富,财宝无量,所以他经常轮流地供养僧众,因此他能够请到亲证三乘菩提的出家人——这样佛法中真正的沙门——来到家中接受供养。有一天,轮到舍利弗尊者和摩诃罗二人到长者家中接受供养,当他们到达长者家时,长者见到舍利弗尊者前来接受供养,心中非常的欢喜,当时长者家中,派出到海外经商的商人们,不仅都平安顺利地返回,并且还带回大量的珍宝,同时国王还分赐聚落,封赏给这位舍卫城中的大长者,而且大长者的妻子也平安顺利地生下了一位男孩,一时间大长者的家中,诸多的喜事同时会集。
这时舍利弗尊者等受供僧众,进到了大长者家中,接受了大长者的供养,在僧众接受完供养后,大长者用水将自身清洁,以庄严的身相,恭敬地在舍利弗尊者前安置了一个小床座,这时舍利弗尊者就为长者祝愿说:“在今天这个吉祥的日子里,您得到了好的果报,获得了经商的财利、国王的赏赐,并且还平安地生下了一个男孩以及能够供养僧众等,这众多可喜可乐的事同时会集,让人很踊跃欢喜,心中也感到欣悦快乐;对于三宝的信心,也因此并发而出,随著您忆念佛的十力功德,希望以后就像今天一样,常常有众多的喜事同时会集。”这时大长者听到舍利弗的祝愿,心中非常的高兴,就以两张上好美妙的细棉布供养舍利弗尊者,却独独没有布施给摩诃罗。
摩诃罗回到寺院后,心中就感到很惆怅失意,心里就想说,今天舍利弗尊者所以获得大长者的上好细棉布供养,这是因为他说的祝愿文辞是符合大长者的心意,所以获得大长者的供养。我现在应当向舍利弗尊者,求取这个祝愿文辞;于是摩诃罗就向舍利弗尊者求说:“您向大长者所说的祝愿文辞,愿您能够传授给我。”舍利弗尊者回答说:“这个向大长者所说的祝愿文辞,不是可以常常使用的,有的时候可以用,有的时候却不可以用。”但摩诃罗却不管这些,只是不断地向舍利弗尊者请求说:“愿舍利弗尊者,您一定要传授给我这个祝愿文辞啊!”于是舍利弗尊者在摩诃罗再三地请求下,不得不将这个祝愿文辞传授给他。
然而摩诃罗在得到舍利弗尊者传授给他的祝愿文辞后,不仅完全忘记了舍利弗尊者所说这个祝愿文不能够常用――有时可以用,有时不能用——这样的告诫之外,同时他还把祝愿文辞,在背得滚瓜烂熟的情况下,心中还生起了一个这样的念头,他心想:什么时候可以轮到我去应斋,这时作为上座,这个时候我就用这个祝愿文辞,来为施主作祝愿。
终于有一天,轮到摩诃罗以受供僧中的上座身分到长者家接受供养,这时大长者家中,出海经商的商人们损失了大量的财宝,大长者的妻子又是被官司缠身,再加上他的儿子这个时候也死了,大长者家中可以说是诸多不吉祥的事同时会集。所以当大长者在供养摩诃罗等僧众完毕后,听到了摩诃罗祝愿他以后就常常像今天一样,这时大长者不禁怒火中烧,随即就很生气地将摩诃罗驱打出门。
摩诃罗在被大长者驱赶出门后,心中很是懊恼,于是他就胡乱地走入国王的胡麻田中踩踏胡麻,毁坏胡麻田中的庄稼;这时看守国王胡麻田的人,对于摩诃罗这样随意地毁坏胡麻田中的庄稼,这样的行为非常的生气,所以就对他加以鞭打,并且命令他作种种劳苦之事。于是摩诃罗就问守麻人说:“我有什么样的过失,你要这么生气地鞭打我呢?”守麻人这时才向摩诃罗说,他是因为随意毁坏国王的胡麻田,所以才会被鞭打。这时守麻人才为摩诃罗指出回到祇桓精舍的道路。
只是当摩诃罗离开了胡麻田,向前走了几哩路后,遇到了人家把割下的麦子堆积成麦垛,在当地碰到了这样的麦垛,应该是要右绕而行,代表是祈求丰收;如果说你是绕著麦垛左绕而行,就当地来说,这个就是不吉祥的事。只是摩诃罗碰到了麦垛,却是左绕而行,违背了当地以右绕为吉祥这样的风俗,于是生气的麦垛主人,就又以棒棍来打摩诃罗;摩诃罗在被打了之后,他又问说:“我有什么样的罪过,你为何不讲道理地用棒子来打我呢?”这时麦垛主人才为摩诃罗说:“你为什么不右绕麦垛?并且祝愿说多入、多入,却是左绕麦垛,而违背了我们的习俗,所以我才会这样地来棒打你。”然后麦垛主人,这时才为摩诃罗指出回到精舍的道路,摩诃罗因此停留了一会儿,才再次前行。
这次他碰到了丧葬人家,于是摩诃罗便右绕丧葬墓穴而行,并如同右绕麦垛一样,并祝愿说:“多入、多入。”这时丧家主人听到了就很愤怒,又把摩诃罗捉住好好地打了他一顿,并且对他说你看见死者应当要怜悯说:“从今以后,不要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为什么你反而更说多入、多入呢?”摩诃罗就回答说:“从今以后为人祝愿,应当如同你所说的一样啊!”于是摩诃罗就再次前行,这时他在路上看见有人正在嫁娶,他就按照丧家所教的,为这些嫁娶的人祝愿说:“从今以后,不要再有这样的事发生了!”嫁娶的人听到之后,当然很愤怒,对于摩诃罗这样的祝愿,他很生气,于是就用鞭杖来抽打他,甚至于连摩诃罗的头都打破了。
摩诃罗因为被打,这时候,就只好乱跑来躲避这位抽打他的嫁娶之人,正好遇到有人捕雁,由于惊恐慌张的缘故,所以将捕雁人的罗网把它碰坏了,因此也让雁群因此而惊散了;打猎人这个时候也很愤怒,又把摩诃罗捉住用棍子打了一顿,这时摩诃罗因为深陷到处被打的痛苦境遇之中,所以向猎师求饶说:“我这沿路来,因为多次的被打,所以精神恍惚,慌不择路,误碰了罗网,希望你能够宽宏大量地放我前行。”猎师回答说:“你既然心中惊惧又慌不择路,这样子赶路很容易让人家误会,那你为什么不慢慢地匍匐前行呢?”于是摩诃罗又依著猎师的话,贴著路面向前慢慢地匍匐而行;但是当他在匍匐前行的途中,却又遇到正在洗衣服的人,以为他要偷衣服,因此他又将摩诃罗抓住,用棍棒打了他一顿,这时摩诃罗因为又被人围困捉住,所以他急忙向捉住他的洗衣人,详细地说明了前面的遭遇,洗衣人这才将他放行,让他回到了祇桓精舍。
当摩诃罗回到精舍后,他对比丘们说:“我今日到舍卫城中的大长者家,接受了大长者的供养后,为他念诵了舍利弗尊者传授给我的祝愿文,得到的却是大苦恼啊!”随后摩诃罗又自己说这个祝愿文,让他被人家打到皮开肉绽,几乎丧命,于是诸比丘就将摩诃罗带到 佛前,让他在 佛前详尽地陈述,为什么被打的因由后。在摩诃罗自陈被打的因由后,佛就为大众开示说,这个摩诃罗不但是今日有因为说错话,所以不断地被人打的因缘,乃至在往昔有个国王的女儿得了一种疾病,这时国王的太史占卜说:“公主必须要到墓地,她的疾病才能获得解除。”于是公主就带领著随从在前往坟地的途中,有两个商人见到了公主,以及公主的侍从们,妆饰很华贵,心中就不免担忧说,若是不小心冲撞了他们,恐怕会被处罚,因此心中就生起了恐惧怖畏,于是两个人就跑到坟地中去躲避。
只是当公主以及公主的随从人员到达坟地后,其中的一个人,就被公主的侍从抓住,并且割掉了耳朵、鼻子;另外一个人看到了这个情况,心中很著急惊恐,于是他就趴在尸堆中装死。只是公主为了治疗疾病,在当时需要选择一个刚死亡不久,而且他的皮肤还没有开始腐烂的死尸,坐在上面来洗澡,这样才能治疗公主所患的疾病。于是公主派人到处寻找,正好找到装死的商人,寻找的侍从用手去触摸,发觉装死的商人,身体还是很柔软,他们就以为这个是新死的人,所以就用芥末涂满装死商人的身体,然后就请公主坐在他的身上来洗澡;由于装死的商人鼻子里,充满了芥末的辛辣气味,他虽然想忍,却忍不住而大打了喷嚏起来,他这样地突然起身坐卧起来,当时就让侍从们以为装死的商人是起尸鬼,会给大家带来种种的灾祸,于是大众就将门关闭起来,不让公主与装死的商人进入。
这时公主就很著急,只好紧紧抓著装死的商人不放,这时装死的商人,只好以实话告诉公主说:“我只是装死,只是为了躲避,避免被公主您们的责罚,因为冲撞到了公主而导致的责罚,我确实不是起尸鬼。”于是公主就跟装死的商人,两人一起回到城门口,呼叫守卫打开城门,并且为守卫们详细地解说事实的真实情况,这时守卫将这个事实回报给国王;国王听完后,他还是不相信这个装死的商人,他不是起尸鬼,所以他就一直等到所有的军队都准备好之后,才敢打开城门。当国王打开城门凑近前一看,这时他才相信,这个装死的商人,他不是起尸鬼,于是当下国王就说:“女子的身体只能给一个人看到。”于是他就将公主许配给装死的商人,对于这样好的结果,装死的商人心中是很欢喜的。
佛于是接著开示说,那时得到公主的商人就是舍利弗,而被割去耳鼻的商人就是摩诃罗。摩诃罗过去的因缘,就已经是如此,不是今日才有。最后佛告诫比丘众等所有参与法会的人,若是以后要为人说法乃至祝愿,要先了解时机是否合宜,也应该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的智慧,面对众生当他在忧愁悲伤,或是欢喜快乐的时候,应当要知道现在所说的法的内容,或是想要祝愿的内容,是合于时宜或是不合时宜,不该如摩诃罗一样,不观时机而妄加说之。
在看完以上的故事之后,那到底什么是佛所说的知时呢?在《七知经》卷1中,佛有开示说:【何谓知时?知是时可惟寂灭想,是时不惟受行想,是时可惟慎护想,是为知时,不晓时宜所行,为不知时。】佛说什么是知时呢?第一个就是知道这个时候应该作的事,就是让身口意行寂灭的寂灭想。譬如修学四禅八定时,应该要让什么法寂静灭止,才能够得到禅定的正受。在《杂阿含经》卷17:【佛告阿难:“初禅正受时,言语寂灭;第二禅正受时,觉观寂灭;第三禅正受时,喜心寂灭;第四禅正受时,出入息寂灭;空入处正受时,色想寂灭;识入处正受时,空入处想寂灭;无所有入处正受时,识入处想寂灭;非想非非想入处正受时,无所有入处想寂灭;想受灭正受时,想受寂灭,是名渐次诸行寂灭。”】
第二个就是知道这个时候不应该只有听闻,思维法义而已,应该是随著法的真实义谛来修行,譬如《是法非法经》卷1:【或时有比丘不端正,但随法多少受行,便从是得誉、得名闻。受法谛随法行,不自誉亦不欺余,是贤者法。】这就是说,有的人本身行为并不端正,人前人后的表现并不相同,但他却是懂得多分、少分的随著所听闻到的布施、持戒、般若等佛法的内容,在人前来造作布施、持戒等种种身口意行,而从中得到称誉、得到名声普闻等,这些种种的恭敬供养的世间利益;然而真正受学佛法的真实义理,随著佛法的义谛而行的人,他不会为了自己的称誉,也不会为了名闻利养来欺瞒众生,这才是真正领受到法的真实义谛,而随著法的真实义理来修行的贤圣之人。
第三个就是知道这个时候,对于所学到的种种善净、胜妙的佛法,唯有生起审慎守护的念想,这样才是知时。譬如《般泥洹经》卷1:【又比丘有七财,则法不衰,当善念行:一当有信,见正喜乐。二当有戒,慎护不犯。三当有惭,改过自悔。四当有愧,顺所言行。五当多闻,讽诵无厌。六当智慧,深行微妙。七当法施,勿望礼贶。如是七法,可得久住。】佛说对于信、戒、惭、愧、多闻、布施以及佛菩提的智慧,这佛法中的七圣财,应当善于忆念,并且如实地奉行。对于信,应当见到正法要生起喜乐的心;对于戒,应当懂得慎护不犯;对于惭,对于自己的过错,应当知道要改过自悔;对于愧,面对他人要顺所言行;对于多闻,对于佛的正法要讽诵无厌;对于佛菩提的智慧,应该深深地奉行,而让佛菩提的智慧越来越微妙;对于法施,不要希望有礼赠的回馈,这样审慎守护七圣财的缘故,七圣财就可以得到久住。最后佛告诉我们,不知道这个时候,要用适宜所行的法,来安止自己的身口意行,这样就是不知时。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就先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