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第011集 菩提是什么?(上)

   日期:2018-07-15     作者:三乘菩提    浏览:48799    
核心提示:陈正源老师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从这一集开始,我们要来讨论有关发菩提心的问题。接触及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常
陈正源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从这一集开始,我们要来讨论有关发菩提心的问题。
接触及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常常会听到人家说: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菩提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发菩提心呢?首先就来探讨菩提是什么。菩提是一个佛教中特有的名词,中文的意思就是觉、觉悟。因为佛教徒的核心修行就是要求解脱,小从个人的解脱,大到众生的解脱,所以菩提也有著转依所觉悟的智慧而得解脱的意涵。三乘佛教中的圣者由于觉悟的内容、解脱的实质,及法道的不同,可分为声闻、独觉、佛三类;因此菩提也有三种不同,就是声闻阿罗汉所证的声闻菩提、独觉辟支佛所证的独觉菩提,以及佛所证的佛菩提。这当中声闻及独觉二种菩提都是只有断了我见及我执,也就是只有断掉了烦恼障习气种子的现行而证得的菩提,是修学解脱道的声闻、独觉行者所修,最后修证的果德就是解脱入无余涅槃,不再出生于三界中。佛菩提则是除了断掉烦恼障种子现行之外,还要一并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另外还要断所知障全部如尘沙数的无始无明才能证得,是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所修;最后的修证是佛地的无住处涅槃,那是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常乐我净的真实解脱。三乘菩提中佛菩提是最至高无上的究竟菩提,又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无上正等菩提。再以修证的方式以及时间久暂来分,声闻菩提是弟子在 佛陀座下,依 佛指导或依实证声闻菩提的佛弟子的指导,来修行苦集灭道四圣谛、八正道以及因缘观而证得。精进的声闻弟子一生就可以证得声闻菩提成为阿罗汉;较懈怠的或者要次第生到诸天,或者要七次人天往返而般涅槃。独觉菩提则是过去生曾在诸佛座下受学,但是心求自利,并且爱乐于无师独觉,于是去到后世无师指导、自观因缘法,经过百大劫修行而证得独觉菩提成为辟支佛。
佛菩提则是发愿自利利他,以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为它的核心。虽然早先历事诸佛,承事供养,依佛、依师来修学,而后则不依师、依自然智无师自悟,而经三大阿僧祇劫修学道种智成就一切种智,并且行菩萨行,摧邪显正广度众生,终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成就了福慧圆满的究竟佛果。因此在菩萨所造的论,譬如说:《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中就说:“佛菩提唯有上智观察可得,独觉菩提则是中智观察所得,至于下智观察就只得声闻菩提。”甚至在《显扬圣教论》,卷7中也说:“声闻菩提依钝根种性,独觉菩提依中根种性,无上正等菩提依利根种性。”就是依修行人的根性利钝而为区分。由此可见三乘菩提不管是修学者的种性、修学法道的内涵、所需时间的久暂、所证觉悟的对象、乃至解脱的实质都是有所不同的。
而菩萨《优婆塞戒经》既然是解说菩萨正修行的经典,我们就针对菩萨所修所证佛菩提再深入探究,在龙树菩萨所著的《大智度论》卷53中说到:修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菩提有五种,就是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以及无上菩提。首先是发心菩提,论里面说:“发心菩提于无量生死中发心,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为菩提。此因中说果。”意思是说菩萨虽然还未解脱三界六道无量生死轮回,就是对于菩提仍无所觉,但为了实证无上正等正觉而发起了修道的誓愿,既然发起了修证无上正等正觉的誓愿,就可以称为是觉悟了。当然这位刚刚发心修证佛菩提的菩萨,其实是还没有真正证悟,称他为菩提、觉悟固然是因中说果,就是还在因地修学的阶段就已经用证道的果位菩提、觉悟来称呼他,但是从不愿再茫无所知地一世又一世三界六道世间生死轮回受苦,转而发起了实证无上正等菩提究竟解脱的誓愿来看,这不也是一种觉悟、一种菩提吗?
其次是伏心菩提,《大智度论》当中说:“伏心菩提:折诸烦恼,降伏其心,行诸波罗蜜。”意思是说已经发了愿心要修证无上正等正觉了,第一步就是要依止真正善知识修学大乘波罗蜜法,转变我们与正觉解脱的诸法实相相违背的心性,降伏种种不如理作意所产生的烦恼,践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种种能够让我们度到解脱彼岸的圣法;这样去调伏我们的心性、削减我们的烦恼,所以这个阶段称为伏心菩提。
第三是明心菩提,龙树菩萨说:“明心菩提:观三世诸法本末、总相、别相,分别筹量,得诸法实相毕竟清净,所谓般若波罗蜜相。”经过相应于正觉解脱的诸法实相的如理作意,勤修六度波罗蜜等种种圣行之后,心性已经调伏了,无明烦恼的势力也较为减弱了。接著最重要的就是要跟随真善知识修学,建立正确知见,然后透过深观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五阴十八界诸法,也就是三世的我其实都是生灭变异,唯有一世不能去到他世;前一世的我五,阴十八界在前世舍报后就已灭尽无余,今生的我却己经不是过去生的我了。这其实一般人也可以透过观察而确知,五阴中的识阴就是有情众生的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见闻觉知心;但这六个识都只有一期生死的作用,也就是都只能存在一生,并不是从前一生来到今生,否则每一个众生都应该知道自己前生的一切,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到了下一生又是另一个全新的六识见闻觉知心,而不是今生的见闻觉知心去到下一世;并且见闻觉知心都是会与善恶、喜怒,以及贪爱、厌恶等等这些的法相应而时时变易不定。因此每一世的五阴十八界既然都是生灭无常、都是虚妄不实的虚妄法,那必定还有一个贯通三世、恒不生灭的实相,才能使众生有一世一世的五阴流转生死,也才能让因缘果报酬偿不爽。而这个实相必定是非物质的精神体,因为有质碍的物质一定免不了生住异灭,就不可能永远常住,因此这个诸法实相是众生五阴十八界外的另一个心。既然六根、六尘、六识的十八界已经包括了识阴,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个识,以及意根第七识;而且佛陀开示这七个识都是入无余涅槃的时候必须灭尽的。五阴十八界外的这个心当然就是第八识,透过真善知识教导,建立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实而如如的真实性、中道性的知见,然后再去作深观,去分别筹量,终有一日因缘成熟就能亲证这诸法实相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的所在,也就是禅宗所说开悟明心了,就有了明心菩提。然而真见道明心,触证如来藏阿赖耶识,现观其真如性、中道性的体性,有了实相般若的总相智,紧接著就要进入相见道位中继续分别筹量,修学第八识如来藏的别相智;最后经过了十住、十行、十回向,通达第八识总相与别相,证得诸法实相毕竟清净,这就完成了见道位的修学。这整个见道位般若总相以及别相的修学,可以说就是般若波罗蜜相的修学,正是七住明心不退到十住以及十行、十回向这三贤位菩萨所修,这个过程就是明心菩提。
还有第四是出到菩提,《大智度论》中这么说:“出到菩提,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故,亦不著般若波罗蜜,灭一切烦恼,见一切十方诸佛,得无生法忍,出三界,到萨婆若。”是说经过见道的三贤位第八识总相、别相般若波罗蜜相的修学,而通达进入修道位的诸地菩萨,由于对如来藏般若实相无所有、无所得体性的亲证与现观,从般若实相的解脱智慧中得到了方便善巧的智慧之力,就是转依永不生灭、究竟无我的实相心——如来藏。因为所转依的是自己亲证的真实而无我的真如心体,所以有方便力能长劫行菩萨道而不退转于二乘、外道法中。又因为现观自他一切众生,上自诸佛诸大菩萨,下至蝼蚁畜生皆各有各自的第八识如来藏,而且体性都是平等平等,因而生起了救度一切众生皆成佛道的大悲心。那么转依恒无我性的如来藏后,无我则无我所,无我无我所就能无私,无我无私再加上大悲心,也就能生起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摄受无量无边众生,无一众生而不摄受的方便力。般若经提到菩萨依:“以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无所得为方便。”这菩萨三心,然后才能三大阿僧祗劫修菩萨道不退转,正是在说明这个道理。般若波罗蜜既然是亲证无所有、无所得的真如心如来藏而有,转依如来藏心体之后现观般若波罗蜜也是无所有、无所得,当然也就不会执著于般若波罗蜜;然后渐渐灭除一念无明烦恼障习气种子,及无始无明所知障上烦恼,乃至发起种种意生身,能至十方佛世界觐见一切诸佛,已有能力不为三界六道所拘系,次第修学道种智,实证诸地无生法忍,渐次成就萨婆若──也就是一切种智,那么就是诸佛究竟圆满的大智慧。这个地上菩萨修学的过程就是出到菩提。
第五是无上菩提《大智度论》中说:“无上菩提,坐道场,断烦恼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指最后身菩萨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断尽最后一分极微细烦恼障习气种子,及所知障随眠,明心降魔,又夜睹明星眼见佛性,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佛道,这就是诸佛的无上菩提。从以上的说明可知在《大智度论》当中,龙树菩萨说:修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菩提有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以及无上菩提五种。正是大乘菩萨从因地初发心直到成就究竟佛果的过程。既然这整个过程都是菩提,当然初发心求证悟的心体──因地心,与后来觉悟,乃至成佛所依的心体──果地觉,必定是同一个实相心。而从我们前面的解说中可以知道这个因地心,就是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成佛时,第八识原本含藏的一切烦恼染污都已清净了,就称为无垢识、真如,但还是同一个第八识如来藏心体,这才是真正佛菩提的根本心,正是《楞严经》中佛陀的开示说:“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的道理啊!另外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 佛陀更以一首偈颂为弟子们开示,佛陀说:“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 佛陀说那些钝根小智的二乘人听闻了唯一佛乘的佛菩提道,都怖畏于必须发心后经历三大阿僧祗劫修学才能成就;他们都是不知自己身中有如来藏藏著将来成就如来果德的种子,只是一心欣喜涅槃寂灭的解脱境界而厌恶世间六尘劳苦。 佛陀说其实众生本来就有佛菩提的种,就在自己如来藏阿赖耶识中, 佛陀劝勉弟子们如果有因缘值遇真善知识教导,要勇敢地发起大心求证佛菩提,并透过戒、定、慧三无漏学的修习磨炼,将来永远断尽烦恼及所知二障,必能证得如来的常住法身。所以说如果以有生灭的能觉知能作主的前七识心作为第八识的话,这个心不可能是将来果地佛地无垢识的因地心,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指的就是因地发心不真实,以生灭的、能知能觉的、处处作主的心而要发心成佛,因为发心时这个心不真实,所以要成就的果地无上正等正觉就很迂曲,要不停的轮回多生多世、不停的再去探索。
这一集中我们说明菩提有三种,就是声闻菩提、独觉菩提及佛菩提,并简要从修学者的种性、修学法道的内涵、所需的时间久暂、所证觉悟的对象以及解脱的实质来说明三乘菩提的差异;然后专从佛菩提自发心到最后实证无上菩提,说明真正佛菩提的根本心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这个佛菩提如来藏的真实义,我们会在下一集中进一步为大家说明,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