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救护佛子向正道(连载45)----游宗明老师

   日期:2018-07-14     作者:成佛之道    浏览:67219    
核心提示:  论释印顺之唯识定义  释印顺在他所著的《唯识学探源》中说:唯识的定义,“即是识”,“不离识”,论师们有不同的解释。究
  论释印顺之唯识定义
  释印顺在他所著的《唯识学探源》中说:唯识的定义,“即是识”,“不离识”,论师们有不同的解释。究竟唯有什么识?有的说是八识,有的说是阿赖耶,有的说唯是真心。这些,都是唯识思想的一个侧向,是唯识学的一流。偏执一个定义,这是一论一派的唯识学者。本人的态度,是想在复杂的唯识思想中,发见主流与共义,廓清宗派的偏执。1
  注1 释印顺著,《唯识学探源》,正闻(台北),1992.3 修订二版,页28。
  然而“唯识”究竟是唯有什么识?释印顺认为是分为:八识、阿赖耶识、真心。因此,释印顺认为至少“有这三个宗派的偏执,所以唯识学可说是几个思潮的合流”,他认为这些“都是唯识思想的一个侧向,只是唯识学中的一个流派”。然而,否定七、八二识,错执意识心为常住法的释印顺,必定无法理解唯有八识、唯有阿赖耶识、唯有真心,乃至唯有如来藏、涅槃、非心心、无心相心……虽有种种名而实无差别的道理,以致释印顺才会有那样错误的认知以及偏执的说法。
  真心,指的就是每一有情各自独有的真实心如来藏,也就是万法出生的根源,因为三界中无有一法不是从这个不不灭的心所出生与显示;第八识真实心如来藏祂直接、间接、辗转出生了有情的根、尘、识乃至万法,所以说万法唯识。这也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三界万法若要在人间现行运作,就必须有真心如来藏配合祂所出生的七转识,同时同处和合运作才能成就。是故,若要将八识心王说成一心,那就只能将这个称号归给如来藏或是阿赖耶识,就如同《宗镜录》中说的“一心唯通八识”。只是在因地时,此真心如来藏尚有分段生死的执藏性,所以称此第八识为阿赖耶识;若是已断尽我见、我执的阿罗汉、辟支佛,或七地满心以上之菩萨,因为已断分段生死、已灭阿赖耶性,故此第八识改名为异熟识;然此心体依旧是第八识并没有改变,只是因为修证的层次不同,第八识所含藏的染净种子有所差别,故有不同名称的施设与建立。但无论是阿赖耶识或是异熟识,所说的都是每一有情的真心——如来藏,乃至佛地的无垢识,仍然和因地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同样是第八识心体;如《成唯识论》卷3 中之所说:“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或名阿赖耶,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此名唯在异生、二乘、诸菩萨位,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故;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
  所以,释印顺把唯识切割成三块,然后问你要选哪一块?然而不论你选择哪一块都错!如果跟释印顺一样认为这三个是不同的,那么不管唯哪个识都是错误而不入流的,因为那样根本没有唯识可说;对于第八识没有正确的认知,甚至于否定祂的真实存在,哪里还有唯识可言?就像某个人娶妻生子,后来儿子又生了孙子以后,他的身分既是丈夫,又是爸爸,同时也是祖父,如果因为这三个称谓不一样就认为是不同的三个人,那真的就跟释印顺一样,是愚不可及的痴人了。否定了佛法的根本——真实心如来藏,而去执取意识心乃至意识细心作为常住心的释印顺,就如同《宗镜录》中永明延寿智觉禅师所说:“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如离像觅镜,即是恶慧。”
  释印顺之所以会有这种错误的见解产生,是因为他把佛法当作世间学问来研究与学习,而不是将 佛陀的开示作为修行的法教,所以他认为唯识学中从不同的立场与角度所描述的这个根本心第八识的各种说法是不相同的,因此认为唯识“思想”是各种的思想所组合而成的。而且不但如此,释印顺还把唯识称为“大乘唯识思想”,难道只有大乘才唯此第八识如来藏作为基础?小乘就不是唯此第八识涅槃本际作为所依?或是大乘与小乘所唯的识是不同的?如果可以这样分的话,那么《法华经》中说唯有“一佛乘”,是不是一佛乘所唯的识又跟三乘菩提不同?然而释印顺他避开不谈一佛乘,硬把唯识分成为五类“不同”的思想:1、“由心所造”的唯识,2、“即心所现”的唯识,3、“因心所生”的唯识,4、“映心所显”的唯识,5、“随心所变”的唯识。
  释印顺认为:“这五项思想,起初是逐渐的引发,各别的深入研究;等到思想的反流与综合,就走上唯识学的阶段,也才有真正的唯识学。后代的唯识学派,虽然都在融贯这五项思想,但不无偏重的发挥,因此成为思想不同的学派。”2
  注2 同上注,页32。
  释印顺用学术研究的方法把唯识定义为一种思想,从修学佛法的过程来看,这顶多只是“闻”熏的阶段,但对这些学术研究者来说,实质上只能算是一种世间知识的学习,与佛法的修证完全搭不上边。再从“思”的阶段来看,释印顺把唯识分成五种思想,但这五种思想是不是同唯一种识呢?
  如果不是同唯一种识,那就会变成释印顺所说有五种不同的唯识了!那也就应该有五种不同的佛法,修行后会成就五种不同的佛,那就违背了佛佛道同与诸佛平等的法界真理!所以,释印顺以自己的谬思,将唯识分成五种思想,成为五种唯识,导致随学者的法身慧命被严重的耽误,而单纯从学术角度作研究也确实只能到达偏差的唯识思想。因为,唯即是“唯一”,如果有五个,那你要唯哪一个?唯哪一个才正确?释印顺也许说他讲的就是唯此“识”啊!那就要问是唯哪一个识?若说是唯此“心”,也要问问是唯哪一个心?由心、即心、因心、映心、随心是不是同一个心?这样问比较直截了当,而且切中问题核心,否则你用释印顺学术研究的方法,把唯识分成五种思想还想要搞清楚弄明白的话,就算能活超过释印顺这一世的百岁寿命,依然还是弄不清楚唯识的真实义是什么?事实上,对一个真正佛法的实证者来说,叙述唯心、唯识的语言文字不说五种、十种,就算是用无量种的叙述来称说唯心、唯识,依然无法超越真实心如来藏,以及如来藏所出生的眼等七转识这个范畴,这才是 佛所教诫的法界中的真理!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中对于“唯识”的解释如下:
  (术语)梵语摩怛刺多M
 
 
更多>同类电子报刊

推荐图文
推荐电子报刊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