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六意识能含摄第七与第八识吗?
讲记内容:
接下来的单元呢,要跟大家说明的是:我们要来探讨第六意识能不能含摄第七与第八识?
我们要来探讨这个单元之前,有个前提:如果想要知道超越时空的心,那就必须要先确定:人类总共有几个识?如果不能确定人类总共有几个识,那么,想要超意识就不可能了。能够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心,祂就是宇宙的起源!很多科学家、哲学家想要探讨宇宙的起源,乃至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也想要探讨宇宙的起源,但是往往都在物质上去探讨而忽略了心;只有超越时空的心才是宇宙的起源,要在这上面努力,才能探究出来宇宙的起源;否则都会落入物理与天文等事相上的迷思之中,无法探究到宇宙的起源。我们后面将会对这部分再作说明。因为这个心是万法的根源,是世界的起源,所以我们才说祂是金刚心。只有这样的万法的根源,才能够超越时间与空间,成为永恒的存在,于是一切世界才能够不断地成住坏空而无穷无尽。
在《华严经》里面这么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1法界的体性是什么?法界就是泛指:无始以来,以及未来无尽的宇宙当中的一切法存在的当下,每一个有情的身心功能;也泛指宇宙中一切世界的各种世间法的功能。这就是我们必须要探讨的一个内容的大前提。
注1:《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9 (CBETA, T10, no. 279, p. 102, a29-b1)
首先要来确立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人类总共有几个识?也许诸位都想:“应该有八个识吧!因为大乘经典都这么说。”但是我现在要从小乘法《阿含经》来证明:人类有八个识。我先不从大家所熟悉的大乘经典来说。在北传《阿含经》等小乘解脱道经典里面,说有一个识可以入胎,入胎以后住在母胎中与受精卵相会,执取了受精卵,然后在母体中,藉著母亲的血液摄取了地水火风,来制造了我们这个色身,因此就有了“名色”;而名就是受想行识,所以名里面就有六个识。名中的这六个识呢,还得要依意根才能生起,这表示说“名”中已有六识,加上“名”出生时必须先已存在的意根作为藉缘,加上这个意根时就有七个识;而这“名”中的前六识都是由入胎识进入母胎之后,藉意根为缘来为我们出生的。所以这个入胎识是在我们的前六识还没有出生,而只有意根存在的情况下,帮我们制造了五色根—帮我们制造了这个身体,所以我们才能够有这个具足圆满的十八界,成为我们的五阴来让我们所用,作为我们在世间轮回的一个主体,或者作为我们在世间追求真理的工具。由这个识入胎出生了我们觉知心六个识,以及入胎时随同这个识在运作的意根第七识,来证明四阿含诸经中早就说明我们人类总共有八个识了。
接下来呢,四阿含诸经中有一句 世尊的圣教非常有名,这一句圣教是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世尊开示弟子的时候常常这么说:“色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受想行阴彼一切悉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最后说:“识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那么,识阴就是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觉知心嘛!当我这里正在说法,诸位在下面听法的时候,都是不打妄想的,专心在听,可是闻法以前心中先有个念头:这法到底有什么胜妙处?值得劳师动众在这里办这么一场大型的万人演讲?所以大家都专心在听的时候,是不打妄想的,专心在理解我在上面说了什么。那么这时候你心中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这个就是你的识阴—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就是识阴;这个识阴,世尊说识阴非我,也就是说这一个识阴—我们这个清楚明白的心,并不是真我,是假我。因为是虚假的、生灭的,所以说无我,因此这个识阴六识就称为“非我”。然而,世尊接著又说这识阴六识“不异我”,这表示识阴六识与真我是同时存在的,但是却依附于真我、附属于真我,本是真我之中的一部分。这就显示有一个常住不灭的真我,是跟识阴六识同时存在的,所以才把识阴叫作“非我、不异我”。
“非我”而又“不异我”,就表示我们觉知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时候,其实背后还有一个真我存在。那么识阴觉知心六个识,加上与真我一起同时存在著的意根,这就证明这个真我是第八识。因为识阴就已经有六个识啊!而意根是识阴六个识存在时的俱有依,识阴六识是要藉意根作为所缘才能生起的,那么显然是先有意根存在的,意根当然就是第七识了;所以这样看来,这个“我”就是第八识罗!这就是四阿含诸经中 佛陀的圣教告诉我们:人类有八个识。然后又说识阴六识与真我“不相在”而“非我、不异我”。“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表示是同时在一起,但不是混合而永远不可分离的;所以这个真我在五阴坏灭的时候是可以分开的,可以再去投胎,然后再出生下一世的五阴,再出生下一世的觉知心六个识。由这个“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圣教,就已经证明说人类有八个识。所以,四阿含诸经都不是六识论的法,而是八识论的法。那么南传《尼柯耶》,我们刚才所举出来的,其实也已经说明了这个道理。这样去了解了人总共有八个识以后,才有可能再来探讨这个能超越时空的第八识究竟是哪一个?因此我们必须先确立这个大前提。
第一节 第七识、第八识不许名为意识
【演讲大纲】
如果说第七识与第八识都是意识,其体性是否应摄归第六意识?为何还要区分为第七、第八意识?(同一逻辑,应有无量识:眼等五识亦应可以细分故)故说七、八等二识不许名为意识。
讲记内容:
但是,我们在这里探讨“第七识、第八识不许名为意识”的另一个前提呢,也就是说,另一个我们想要探讨“第六识能不能含摄第七、第八识”的原因,是因为这几年来,有些人自称他们也是八识论者,因为经过我们极力强调八识论以后,这几年来八识论已经成为修学佛法者的一个潮流了;以前大家都在六识之中用心,但是这几年八识论已经成为一个潮流:想要探讨如何能够证得能穿越时空的这个金刚心?那就必须要先认定八识论为三乘佛法的基石。因此接著就有六识论者自称他们也是八识论者,想要藉由这样的宣示,来吸引修学大乘法的人们继续追随他们;可是他们的本质仍然是六识论者,因为他们所谓的第七识、第八识,仍然是第六意识。
如果他们的本质仍然是六识论,那就绝对无法断我见!无法证得解脱果!因为他们落入六识论中,既然落入意识中,就永远无法脱离识阴的范围;而这样表面上自称是八识论者,实际上还是六识论者。因为他们会想办法混淆想要修学正法的学佛人,就对外宣称他们也是八识论者,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这个原因先说明清楚。那么了解了有一些号称是八识论的道场,其实仍是六识论本质的说法以后,你才能真的离开六识论,你才有办法在未来证得超越时间空间的第八识的超意识境界。
第二节意识细分出来的矛盾与过失
【演讲大纲】
第七、八识若不是从第六识中出生的,而是从意识的多种体性中细分出来,而说是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应体性相同无异或雷同,又何须细分出第七、八识?
如是,识阴亦不需说为六识,只说是意识即可,因为前五识也将依此理而说为意识细分出来的,便应该说是第一意识乃至第六意识;彼理既如是,此理亦当如是。
讲记内容:
那么讲完探讨这个题目的两个前提以后,回到主题来说:第六识能够含摄第七与第八识吗?如果说第七识与第八识也是意识,所以称为第七意识、第八意识,那么这个第七识、第八识的体性,是否应该摄归于第六意识中呢?既然应该摄归意识而与意识相同,那为何还要区分为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呢?假使那样区分的道理可以讲得通,依照同样的一个逻辑,那么每一个人应该都可以有无量识罗!譬如说眼识,也可以把祂细分,区分能了别红色的眼识是第一眼识,区分能了别黄色的眼识是第二眼识;乃至依于青黄赤白等等,可以再把祂作区分,这样区分出来以后眼识也可以有很多识,可是这样的区分并没有意义!同样的道理,耳识、鼻识、舌识的道理都是相同的。乃至于身识,实际上我们不需要把身识分成:这是领受苦触的身识,是第一身识,第二个是领受乐触的身识,第三个是领受不苦不乐触的身识;并不需要这样区分,因为总而言之,就是领受触觉的身识。
同样的道理,意识功能就是分别、就是了知,能够思惟、观察、判断、归纳、分析、统计,这个觉知心就是意识。这个意识不论怎么细分,体性都是相同的,都同样是意识的这类体性;既然相同就不需要把祂区分出来,而说祂有第七意识、有第八意识。那如果细分出来的体性是不一样的,完全跟意识不同,那就不属于意识里的体性,根本不可能从意识心中细分出来;若是这样与意识完全不同而不可能从意识心细分出来的两个心,就不需要去把祂们说为第七意识、第八意识了!那就应依照圣教以及现证者的现观来说,那就直接叫作第七识意根、第八识如来藏就行了,就不必再去把意识割裂而区分为第七意识、第八意识,来取代原有的第七识意根及第八识如来藏。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互相取代,因为大乘经中所说以及实证者所说的,第七识意根与第八识如来藏的体性都与意识完全不同,所以第六意识不应该含摄第七识与第八识。由于这个缘故,六识论者所说的第七识、第八识,如果说不是从第六意识心中出生的,而辩称是从意识的各种体性之中去细分出来,而要称为第七意识、第八意识,那么这七、八识的体性其实还是意识的体性,那就应该与意识完全相同,或者与意识雷同,那就不需要再从意识中细分出第七意识、第八意识来了。
接著,他们如果主张说:第七意识、第八意识的体性与第六意识不同,但仍然是意识,是从意识中细分的。那这样一来,应该说识阴六个识也不需要区分为眼等六识。因为,同样的道理,只要说识阴六个识同样都是意识心就可以啦!因为前五识也都可以依照同样的逻辑而说是从意识中细分出来的。那么识阴六个识便不该叫作眼识,耳、鼻、舌、身、意识罗!就应该说是第一意识乃至第六意识罗!由此缘故,把第七识、第八识解说,或者是扭曲为意识的细分,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所以,六识论者以意识来含摄第七识意根、第八识如来藏,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当然不能把第七识意根称为第七意识,也不能把第八识如来藏称为第八意识。
第三节 体性别异
【演讲大纲】
体性别异:第八识如来藏恒而不审,第七识意根恒、审、思量,第六意识审而不恒;三识体性全然不同,能说都是意识吗?
讲记内容:
接著说,第六意识和第七识意根、第八识如来藏的体性并不相同,互相有异,三识的差异很明显,所以不应该由意识来含摄第七、第八识。譬如说第八识如来藏,在唯识学中都说祂“恒而不审”;也就是说,祂是恒时存在,不可坏灭的,但祂不了别六尘,所以不审知六尘(“审”就是审察而了解),祂是“恒而不审”。
第七识意根说为“恒审思量”,也就是说第七识意根从无始劫以来,也如同第八识如来藏一样是恒而不断的,没有一刹那中断过,一直都现行而在运作中;乃至人们闷绝了、眠熟了、正死位中,这意根都依旧继续在运作;因为祂恒时常在而不曾中断过,所以说祂“恒”;“审”是因为祂时时刻刻在攀缘一切法,但因为攀缘很广,所以祂的了别性就很差。因此,当你意识觉知心不在的时候(譬如眠熟、入无想定中),你还是有很少分的觉知性,那就是意根在觉知啦!但是别人说话时你已经听不见,不了解了,可是还有遍缘很粗糙的了别性存在,这就是意根的了别,所以说祂“恒”而又“审”;因为祂不曾一刹那中断过,不曾一刹那停止祂在攀缘、执著和很粗很差的了别。
可是又说祂是“思量”,也就是说,凡是法尘有重大变化的时候,第七识意根会作主、会决断。祂会决定说我要不要醒过来?如果意根认为需要醒过来,就会把你唤醒,那么你意识等觉知心就生起了,识阴六识就全部现行了,才能分别应该如何回应;所以第七识意根是能思量的,思量就是作主—时时刻刻作主。祂刹那刹那作主,没有一刹那中断过,这就是第七识意根。
那么,第六识就跟第八识颠倒过来:“审而不恒”。第八识“恒而不审”与第六识“审而不恒”完全颠倒,而第七识意根的体性就介于第六识与第八识中间。这三个识的不同体性配合真的是太妙了,因为这样体性不同而互相配合,所以人才有办法生存于人间。这个等诸位证得第七识和第八识的时候,你就会了解:八识法界中的互相结构实在太妙了!
现在把这三个识的不同体性综合来观察:第八识如来藏“恒而不审”,第七识意根“恒审思量”,第六识意识“审而不恒”,这三个识的体性很明显是互相差异的,特别是第八识与第六识的体性正好完全相反,怎能说第八识如来藏是由第六意识细分出来而含摄于第六意识中?而且,众所周知:能审的第六意识不可能细分出不审的第八识,因为体性截然不同。能审的第六意识不论如何细分,所分出来的心永远都是意识心,也永远都是能审知诸法的心,不可能细分出体性完全不同而成为不能审知诸法的第八识如来藏,因此不该说第八识如来藏是第八意识。
第四节 不恒的意识心不可以含摄恒而不曾间断的第七、八识
【演讲大纲】
结论:意识审而不恒、夜夜间断,五位中必定间断;第七识意根与第八识自无始劫以来恒在而不间断,不恒的意识心可以含摄恒而不曾间断的第七、八识吗?如是,第七、八识不许名为意识。
讲记内容:
那第六识为什么说“审而不恒”?因为第六识这个意识,综合了前五识对色声香味触的了知,然后在这里面作种种的细分别。前五识所能了解的、所能了别的五尘都只是粗相,可是意识能够在这五尘里面了别细相。可是,意识常常会中断,如果一天忙完了,很累!那么上床休息而睡著了,意识就中断了,再也不能了知、分别、思惟、统计、归纳、判断,全都没办法罗!因为不恒所以会中断,闷绝了当然更是如此,所以意识“审而不恒”。审而不恒的心,会中断的心,当然不可能穿越时间与空间,一定被时间与空间所限制而会生灭。
所以人类意识的所依就是我们的色身,如果色身坏了的时候,意识就不能存在了。那么,意识到下一世生起的时候,是依下一世的身体五色根作为所依才能重新生起,所以意识是生灭法;因为下一世的意识不是依这一世的五色根身体而生起的,是依另一个身体而生起的,所以那个意识已经跟这一世意识不一样了,因此我们每一个人的意识觉知心都不是从上一世来的,都是这一世新出生而没有学习过世间法的全新意识;因此缘故,人类出生的时候一无所知,都要从头学起,原因就在这里。好!那么说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意根、第八如来藏识,这三个识的体性是完全不一样,那当然不可能归类为同一种意识嘛!所以第七识、第八识不可能是从意识中细分出来的,因此就不应该说是第七意识、第八意识。
接著再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第八识如来藏,祂能出生第七识意根,也能出生我们内相分的六尘──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十八界中的六尘,也能出生我们的第六意识。而这个第六意识是第八识如来藏入胎后才出生的,是由第八识所生的,所以不应该以被第八识所生的第六意识,来含摄能生的第八识如来藏。因此呢,不应该说:第七意识、第八意识。
因为第七识是意根,不是意识,第七识意根是意识出生时的所缘,也是出生后的所依;意根如果不在了,意识就不能出生,所以意根先有,意识后有,当然第七识意根不应该被含摄在意识心中而说是第七意识。那么第八识是出生意根,也是出生意识的心,主从关系非常清楚分明;既然如此,被生的心当然不能含摄能生的心,所以第八识更不应该称为第八意识,不能被第六意识所含摄,反而是含摄第六意识的心。众所周知:生灭法不可能细分出不生灭法。也就是说,常常中断而不恒的心,不可能细分出恒存不断的心;这种体性上的根本差异,不可能由人为的施设建立来改变。所以当人们眠熟时意识中断了,第八识还是继续存在来执持意识的种子,怎能反过来说:已经不存在的生灭心意识可以含摄永恒存在而不生灭的第八识如来藏?所以第八识如来藏绝对不是从夜夜间断的第六意识中细分出来的,当然不该称为第八意识,因为二者“恒”与“不恒”的体性完全不同的缘故。
好!讲了这四种理由,我们来作个结论,说意识“审而不恒”,夜夜间断。在眠熟、闷绝、正死位、无想定、灭尽定等五个状况中,都是会间断的。第七识意根与第八识,却是自从无始劫以来,就“恒”而从来不曾间断;那么不恒而夜夜间断的意识心,当然不可能含摄恒而不曾间断的第七、第八识。而且,第六意识又是被第八识如来藏所生,有主与从的关系,被生的意识心,当然不能含摄能生的第八识心。所以第七识意根、第八识如来藏,当然不许被称为意识!假使有人称呼第七识意根与第八识如来藏为第七意识、第八意识,那就是完全不懂佛法八识心王的愚人;他们纵然宣称为八识论者,但他们的第七识、第八识仍然是第六意识,他们的本质还是六识论者,不该以这种不诚实的手段笼罩学佛人。
第八章 佛门中的自性见外道
讲记内容:
接著我们要来为大家说明,不能够穿越时间空间限制的人有哪些?这一些人,有在佛门中的,也有在佛门外的,比比皆是,那么我们会把它分为几个大类来说明。但是要讲解这个单元之前,要先提出一个前提:如果你想要求证这个穿越时空的心,而不想跟著邪见走错了路头,你就应该要先判别邪见,才能够找到可以穿越时空的第八识心,否则将会被错误的说法所诱导而走错了路头,永远都不可能去证得能超越时空的心。那么这里面不免会谈到外道和隐身于佛门中的外道,可是“外道”并不是一个骂人的名词,“外道”这个名称是在《四阿含》中 佛陀早就讲过的名称。“外道”的意思是说他们心外求法,也就是在真心以外追求实相法,因为心外求法就称为“外道”。那么佛门中当然也有“外道”,因为这是自古以来的常态,并不是末法时候的现在才如此!那么大家已经了解说,“外道”不是骂人的名词,只是在叙述一个心外求法的事实,那我们接著这个前提先来谈一谈外道:
第一节 自性见外道与菩萨所证如来藏的区别
【演讲大纲】
自性见外道与菩萨所证如来藏的区别:
1、自性见外道的定义。
2、六识自性其实只是六识的心所法,又名内我所。
3、自性见外道以六识自性远离恶法时自称为常住法。
4、佛门自性见外道以六识自性不与恶法相应时,误会为清净的佛性。
讲记内容:
第一种是自性见的外道,我把它区分为四种来说明。我们刚出来弘扬了义正法的时候,常常被人骂是自性见外道,然而我们知道自己不是自性见外道,因为我们的法是自性见外道无法实证的;而且这个第八识如来藏也是佛的所证,诸佛也是依这个第八识才能成佛;所以,证得第八识如来藏者不是自性见外道。那么,自性见外道,佛法中为什么说他们是自性见外道?因为他们落入自性见中。自性见的意思,是落入六识的自性中,然后认为这六识的自性是常住不坏法,所以成就了自性见。因为这样是外于真实心而求真实法,我们就说他是心外求法者,就有外道的意涵;而这个心外求法者落入自性之中,不曾断于自性见,所以我们说他叫作自性见外道。
第二种自性见外道呢?他们比较特殊,落入内我所之中。因为一般的自性见外道是以六识的自性能够去攀缘外法,说觉知心有这样的自性,在攀缘外法之中,成为自性见外道。可是有的自性见外道,是把识阴六识的自性当作佛法中所证的佛性,说我们眼识能见之性就是佛性;耳识能闻之性就是佛性;鼻、舌、身识,能嗅、能尝、能触之性就是佛性;或是说,把意识能知能觉之性叫作佛性。这些自性其实都是六识的内我所,也就是六识的心所有法。佛门中的这些人落入六识的心所法中,就是成就了自性见。其实六识的自性只是六识的心所法,也就是六识的五个遍行心所法“触、作意、受、想、思”,加上五个别境心所法“欲、胜解、念、定、慧”。这十个心所法合起来,使六个识正常的运作,这六识有这样的功能在正常运作的时候,不牵涉善恶等法而继续运作著,就是六识的自性,但其实就是六识的心所法。
第三种外道落入六识自性之中,误以为六识自性远离贪爱、瞋恚、昏眠等恶法时,就是常住不坏的自我,认定这时的六识自性就是常住的真我。这其实是落入六识的心所法中,这就是众生的内我所。外我所是指我的家、我的眷属、我的名声、我的财产……等,那是外我所;但是六识自性就是内我所,这也是自性见的一种。那么,自性见外道是跟佛门中的自性见外道有一点不同的,因为他们是以六识的自性,来远离世间恶法,也就是:不要杀人、不要放火、不要欺诈、不要欺负众生……等,说这样善良而不造恶业的六识自性就是常住法,这也是自性见的一种。那么,佛门中的自性见外道就有些不一样,他们认为六识的自性,离开思惟、离开分别的时候,不落在各种烦恼之中的时候,就是清净的佛性,这就是佛门中的自性见外道。
第四种自性见的落处,是佛门中的自性见外道;这种自性见与菩萨所证的如来藏,有什么区别?当然有区别!因为这六识的自性是六识的心所有法,这六识的心所有法是附属于六识心的;而六识心又是所生法,因此六识及六识自性都是所生法。所生法不是能够穿越时空的心,只能存在一世;那既然只能存在一世,当然不是穿越时空的心罗!这当然不是我们所想要实证的能穿越时空的金刚法嘛!如来藏却不一样,如来藏是能够出生我们的五阴,出生我们的色身,出生我们的觉知心识阴六识以及六识自性的;这个心能够贯通三世,从过去无量世来到今世,今世之后还会去到未来的无量世,不断地出生我们每个人一世又一世的五阴;所以这个如来藏跟自性见外道所堕的六识自性,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不应该说亲证如来藏的人是自性见外道。
以上所说的佛门内或佛门外的自性见外道的所堕,都不可能穿越时空,都不是超意识境界;因为全部都在意识的境界之中,不曾脱离意识的层次。既然都已落入意识之中,当然从来不曾脱离过六尘的境界。凡是自性见外道的所堕,所住的境界都在六尘中,从来不曾脱离六尘;然而如来藏是不会落入六尘中的,始终是出生我们各人十八界中的六尘,但是不在六尘中加以了别,所以永远不落入六尘中。而自性见的六识自性是一定住在六尘中,不可能脱离六尘而存在的,当然不可能穿越时空,因为只能存在一世。
第二节 外道的五现见涅槃
【演讲大纲】
外道的五现见涅槃:
1、以识阴六识的自性作为常住法,是外道五现见涅槃中的第一种(藏传佛教是阿含所说的
第一种外道现见涅槃)。
2、第二至第五种外道现见涅槃与意识自性的关系。
讲记内容:
好!那么接著来说五现见涅槃的外道。当然我要插一段话说:今天的这一些法,有一些是比较深的,对一般初学佛的人来讲,或者刚开始要探讨生命实相的人来讲,是比较深的。但是为了让大家了解真正的超时空境界,我们必须要提出一些说明让大家了解:这第八识能够穿越时空的心,与一般所说的错误讲法有什么差别?当我们把这个差别举例来作比对以后,那么诸位就能够详细了解。当诸位比较容易了解时,那么将来你要实证这个能够穿越时空的心,将会比较容易;所以我必须要提出来,作一个说明!当然如果你是第一次听我说法,明白指出别人的错误,那么也许你心里面起了烦恼,是可以随时离场的;我会当作没看见,我会尊重你,所以随时可以离场而不必有牵挂。我相信在座诸位也都不会给你奇怪的眼光,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
好!那么我们接著继续来说:五现见涅槃的外道,他们所证的心为什么不能穿越时空?讲这个题目之前,当然要先说明:
什么叫作五现见涅槃?或者什么叫作现见涅槃?
“五”是说有五种的意思啦!
第一种外道的现见涅槃,是落在五欲中的识阴六识自性,他们把五欲中的六识自性当作是常住法,这就是外道五种现见涅槃中的第一种。譬如阿含中说有外道在五欲中自恣,也就是说他觉得自己在五欲中得自在,能自在地控制五欲中的自己随意享乐而不败坏所享受的五欲境界;认为能于五欲中自在的这个觉知心,就是涅槃心!那么《阿含经》结集完成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种外道法渗入佛门之中,教导人家修习男女双身法,说在双身法中乐空双运时的觉知心就是涅槃心,于是他们提出“轮涅不二”的主张,说轮回中领受五欲乐的觉知心与不生不灭的涅槃心是同一个心。
他们主张乐空不二,说他们正在男女交媾乐空双运的时候,既有快乐,而这个领受快乐的觉知心又是空无形像的,所以这觉知心就是空性;这样乐空双运不断时就是涅槃中的快乐境界,说这样住在乐空双运境界中就是“轮涅不二”,就是现前证得涅槃。所以他们也说这个淫乐与涅槃不二,生死与涅槃不二,这正是外道的现见涅槃之一。好!这个为什么是外道的现见涅槃?因为阿含已经很详细说明,凡是“于五欲中自恣以为涅槃”,就是外道现见涅槃中的第一种。并不是大乘法中才这么破斥,而是在四阿含诸经所说的声闻解脱道里面就这么破斥了,在南传阿含的《尼柯耶》里面也是如此破斥的。这就是错误地认为五欲中的觉知心常住,把六识心的生灭境界当作是现前看见的涅槃。
第二种外道的现见涅槃,就是以初禅境界中的觉知心作为涅槃心,作为能够穿越时空的心,这就是第二种的外道现见涅槃。因为他现前看见自己住于初禅的境界中,享受身心之乐,以为这就是涅槃的境界。他想要在舍报的时候以这一种初禅中的境界永远安住下去,称为现前看见涅槃;这也是外道的现见涅槃,这是第二种。那为什么他不能穿越时空呢?因为这也是意识的境界。意识的境界只有一世住—只能存在一世,所以不可能穿越时空,那么他所证的境界当然不是宇宙的实相。
第三种外道的现见涅槃,是二禅中的意识,这种外道把住于二禅境界中的觉知心,认定是能够穿越时空的涅槃心,然后以为他已经现前看见涅槃了。那么这仍然不是能够穿越时空的超意识境界,因为这仍然是意识所住的境界,还是生灭境界,所以不能穿越时空。
第四种外道的现见涅槃,是住于三禅境界中,认为住于三禅中的觉知心是涅槃心,以为三禅的境界就是涅槃境界。第一种外道现见涅槃是欲界中的觉知心,住在欲界六尘中享受五欲;或是欲界中的觉知心,但他不享受五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第二种外道现见涅槃是住在初禅中。第三种外道现见涅槃是住于二禅中,第四种外道现见涅槃则是住于三禅中。这二禅与三禅中,不论等持、等至位,其实都还是意识境界;虽然有一心喜乐的功德了,但仍然是意识的境界,不是超意识境界。而意识只有一世住,那当然不是超意识的境界,那就不能穿越时空啦!
第五种外道的现见涅槃,是住于第四禅境界中,以为第四禅中的那个觉知心,呼吸断了、心跳也断了而完全没有念头生起了,他认为这样子舍弃了一切法的清净心就是涅槃境界。但这仍然是意识境界,因为第四禅依旧是意识的所住境界;既然是意识的所住境界,那他当然不可能超越意识,也就不可能穿越时空嘛!必定被一世的时间与空间所限制!
这是说,这五种的外道现见涅槃境界,都是不可能穿越时空的。那么如果你想要证得宇宙万法的根源,想要超越意识的境界而证得可以穿越时空的真实心,那你当然不应该落在这里面嘛!这个就是说,外道的五种现见涅槃,是跟菩萨现前看见涅槃不一样的。二乘圣者是无法现前看见涅槃的,但菩萨可以现前看见涅槃。然而菩萨现前看见了涅槃,与外道的五种现见涅槃有什么差别?这就是说,菩萨现前看见的涅槃是第八识如来藏心,这个心确实能够穿越时空,不受三世时空的限制;祂在过去无始劫以前本然而有,未来仍将永远存在而无法坏灭,所以祂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既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就说祂是能够穿越时空的真心;因为祂不是意识的境界,那才是超意识的境界!
那菩萨怎么现见涅槃呢?因为菩萨现前看见了自己的如来藏所在,认定祂才是真实的自己,而反照五蕴十八界的自己全部虚妄不实,如实转依第八识如来藏;也现前看见了自己的如来藏不生又不灭,同时看见自己的五蕴及一切法都从如来藏中出生,而没有任何一法可以把如来藏坏灭。自古以来乃至今天,再穷推到未来的无量际之后,仍然如此;不可能有谁能把这个第八识坏灭,所以这个第八识如来藏不生不灭。因为祂本然就有,法尔如是,所以不生;不是有生之法就不会有灭,不生不灭,那祂就是不生不死;如来藏不生不灭、不生不死,那当然就是涅槃啦!因为涅者不生,盘者不死,处于中道,所以涅槃就是中道。
而菩萨证得自己的如来藏了,也就能够看见别人的如来藏,就能看见别人的如来藏跟自己的如来藏都是同一种体性,都是不生不死、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永远不生不灭。而这个如来藏与自己的五阴不一不异,这样成就中道义,就现前看见了自己的如来藏不生也不死,永远是离生又离死;那么既然离生又离死,那就是涅槃啦!不在生死中就是涅槃。因此菩萨现前看见自己的如来藏心是不生不死的,就是这样现前看见了涅槃。那么外道所说的现前看见涅槃,其实并没有看见涅槃,因为都是意识所住的境界;而意识所住的境界是会毁坏的,是有生与有灭的,都是有生而必死的境界,因此,那不是涅槃。所以外道所称的现见涅槃不是真实涅槃,都不是真的现前看见涅槃,只能叫作假名涅槃,当然不能把菩萨现前真实看见的涅槃,与外道的五种现见涅槃相提并论。
那么,接著要来说明,二乘圣者为何不能现见涅槃?因为菩萨现见涅槃,是五蕴十八界存在的当下,就现前看见了自己的如来藏不生不死,这样现见涅槃。而阿罗汉是不必证第八识如来藏的,所以阿罗汉断尽了我见、我执以后,入了无余涅槃时,是把五蕴十八界自我全部灭尽。那么当阿罗汉灭尽了五蕴十八界自我的时候,他们确实入了涅槃;可是阿罗汉入涅槃的时候,五蕴十八界的自己不存在了,当然不可能还有五蕴自我来看见涅槃嘛!所以阿罗汉没有现见涅槃,因为他们证涅槃、入涅槃后,是灭尽五蕴十八界的;所以阿罗汉也不能穿越时空,因为他们生时不见涅槃里的真实境界,死后已灭尽五蕴,同样不可能现前看见涅槃中的真实境界。
由这个说明,可以看得出来,外道与二乘人都不可能穿越时空;因为外道落入意识境界中,而二乘圣者死后是灭尽意识与意根,能够穿越时空的如来藏已经不在十方三界时空中来来去去,所以他们的如来藏也不穿越时空啦!因此说二乘圣者所证的二乘菩提,是不能使他们穿越时空的;能穿越时空的圣者只有菩萨,而菩萨是追随诸佛在三界时空中来来去去的。所以菩萨藉这个如来藏,一世又一世转生在人间,不断地教导众生如何去亲证这个能够穿越时空的第八识心。不断地教导众生能够亲证这个如来藏心,而能够现前观察自己的五蕴十八界,乃至一切法,都从自己的如来藏中出生,这样教导众生生起了法界实相的智慧;于是这些被教导的众生,就可以跟著菩萨一步一步迈向佛的境界,最后可以成就佛果,这就是真正的穿越时空的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