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第002集 学佛是否需要舍离一切的欲望?正纬老师主讲

   日期:2018-07-15     作者:成佛之道    浏览:92813    
核心提示: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大家再次收看“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谈的题目是:学佛是否需要舍离一切的欲望?之所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再次收看“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谈的题目是:学佛是否需要舍离一切的欲望?之所以会有这样题目出来,最主要是因为许多人对于佛教有非常负面的印象,认为佛教不仅是一方面叫人家舍弃所有的欲望;另外一方面,看起来又好像不能够善尽社会的责任,逃避一切社会的责任一样。所以,我们今天应该要藉著这个场合,来跟大家说明这个基本的差异。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我们说所有的修行其实如果从解脱的立场来看,不外乎是要排除烦恼、对治烦恼,那么烦恼有许多时候都是由于贪欲所引起;所以,其实在世间的许多的宗教,只要谈到所谓的烦恼这些事情的时候,也都是以贪欲作为要对治的目标。
比方说一神教来讲,比方说基督教、天主教。他们也在教信徒,希望信徒不要完全著重在世间的这些荣华富贵,而是要把天上所谓的上帝身边的这些荣华富贵,当成真正的荣华富贵,要能够摒弃世俗的东西,勇于去追寻上帝的脚步,按照上帝的指示去做事情。这是一神教。
那么东方呢,移到东方来看,东方的印度教其实也有异曲同工。比方说,东方的印度教其实吸取了部分佛教的名词,他们也在说世间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幻化的,所以大家不应该费很大的力气去执著这些幻化的事物,而应该清净少欲,才能够跟真正的“梵”合而为一等等。像这类型的说法,在印度教里面也是屡见不鲜的。
再来看看中国的本土,有所谓的老庄道家。在老庄道家里面,其实关于少欲、知足常乐这方面的教诲其实也很多。比方说,老子就认为说,追求外面的物欲,比方说色、声、味等等,如果一味地追求的话,反而会让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真正的东西,耳朵听不见真正的声音;所以像这样的结果,追逐外面的五欲的结果,反而会使得人丧失了灵性;不能够知足少欲的话,就会因为我们五项感官的盲目,接下来就会引起了许多的灾难。所以在老庄道家里面也是教大家要少欲知足。所以,从这一点立场来看,的确在世间里面许多的宗教,也确实都教大家要远离这些欲望。
那佛教本身呢?如果从最浅最浅的层次来看,当然就希望说,大家也要减轻欲望。比方说,佛教在教大家要除性障的这件事情,性障里面其中一个很主要的项目,就是你要对治个人的这些贪欲。如果我们再更进一步来看,佛教的经典里面,也有所谓的少欲知足的记载。比方说在《杂阿含经》里面,佛陀就曾经称赞过大迦叶尊者,说他少欲知足,头陀第一;或者,佛陀也曾经称赞过尊者舍利弗,说他持戒多闻,少欲知足。所以,少欲知足的这件事情,的确在某种的程度上来讲,也是对于行者修行得力、降伏性障的一个称赞之词。
可是在佛教里面,谈的这些关于解脱方面的道理,其实它的层次是远远超过所谓的少欲知足的层次。因为少欲知足可以让我们减少目前我们所碰到的世间烦恼,可是少欲知足的这个状况、这个修行,并不能够、并不足以使我们能够超脱三界的生死。这里面的道理,当然就牵涉到宇宙世界的结构,所谓的六道轮回的道理,所谓的有情生灭轮转的真相。因为这些真相的关系,所以光是少欲知足,我们是没有办法出得了三界的;实际上也没有办法真正解脱,完全的解脱烦恼。所以,如果谈到极致来讲,真正谈到极致来讲,比方说在《阿含经》里面,就有提到了所谓的“厌离、离欲、解脱”这些看起来是非常究竟的字眼。当然,细心的观众听到这里可能会觉得说,那岂不是坐实了说佛教就是要叫人远离一切的欲望吗?关于这个我们要进一步再来看。
我们说在佛教的修行来讲,可以选择出家,也可以选择在家修行。以前我们曾经听到有部分的团体在说:“只有出家人才能修行,在家人只能够护持出家人,在家人这一辈子并不适宜直接修行的。”这种说法呢,其实是违背了佛教的精神的。因为光是在 佛陀的时代,在家修行的菩萨就非常非常的多;所以,绝对没有所谓的在家人不能够修行,只能护持出家人的道理。实际上应该是要讲,出家、在家是不同的修行途径,各有其利弊得失。
如果选择出家的这条路径的话,也就是大家常会看到的一般的出家人,要把须发剃尽,然后要换上修行的法服,然后要住在寺庙里面;并且要严持所有的、一切的声闻的戒律,这个就是所谓的出家的写照。各位观众请想想看,因为我们谈到了出家,既然出家的话,当然这里面所谓的一般世间男女之间的感情、亲子之间的感情,乃至于说社会上、在职场上面打拼的这些种种的积极进取,一旦我们如果谈到出家的话,当然这些的事情,在出家的前提之下,就没有继续再深谈的必要了,因为他毕竟就出家了嘛!所以,就出家的这条路来讲,的确他精进修行的其中一个指标,就是会远离这些欲望的状况。
可是我们刚刚也提到,有一个另外一个大的修行的途径,叫作在家菩萨的修行的途径。既然在家的话,显然菩萨们跟所有的世间人一样,都会有眷属的,所以,同样也会有夫妻之间的感情,同样也会有亲子之间的感情;同样地,菩萨们在社会上,是不是一样能够积极进取呢?实际上的状况是,往往同样也能够积极进取。这个是为什么呢?最主要是因为说,如果选择在家修行的话,我们首先要认知的是说,我们在家修行的时候,就不是为了远离欲望而去远离欲望,不是为离欲而离欲;而是为了不让烦恼干扰我们的修行,我们才要对治这些欲望。比方说,当我们如果对于世间的名利一味地追求,乃至于说我们常常会忘记了本心,往往在追逐名利的时候,人整个就陷入名利的漩涡里面的时候,这个时候当然就应该要好好地去对治关于名利的欲望。可是,如果说我们的心虽然在红尘里面,可是我们对于名利是淡泊名利的;而我们也知道,我们在做这些世间法的同时,实际上有一个更高的目标,有更高的指导原则,那就是菩萨道与众生同事的道理;我们藉由这个生生世世跟众生同事的道理,然后一边自己修行,一边也能够跟众生广结善缘。像这样子,有了中心的思想,有了目标,有了原则之后,菩萨在名利里面不会迷失自己的话,那又何必刻意去把世间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排除呢?所以,各位会经常看到,往往大菩萨们在世间里面,也一样是会展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但是这一面呢,却是跟一般的世俗人,为了名利而去追逐的状况是截然不同的。
再来,我们再讲到关于所谓的男女夫妻之间的感情。菩萨如果了解到说,我们是为了要对治烦恼,所以才要降伏欲望的话,那么对于男女之间的事情的分寸的拿捏,也就能够了然于心了;不必刻意去排除所有男女的感情,只要他继续能够符合在菩萨道上修行的原则跟修行的这些目标的话,那么男女之间照样也可以有感情的。
再来,关于亲子之间的话,既然在家的话,选择在家修行的方式的话,既然也有了眷属了,亲子之间的这些感情是必然会有的事情;并且亲子之间的照料,也是本来就应该要做的事情。
所以,我们这样看起来,就是说如果选择的是在家菩萨的这条路的话,只要知道说整个在家菩萨的修行所为何来,把这一点原则把握清楚之后,再怎么样在红尘里面也就不会迷失自己了。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非常非常重要的关键,要先提醒大家:就是菩萨要做到这样子的话,如果光只是喊一喊口号的话,你很容易也会在许多的世间考验里面会丧失道心、迷失了自己;其中很关键的地方是要在于,对于我们在佛教里面教义上所讲的佛菩提道跟解脱道,要有正确的认知,比方说,解脱这个方面来讲,要对于解脱的原理要有正确的认知;那这样子的话,才不会很容易的就迷失了。
另外就是说,由于是在家菩萨修行的关系,所以对于在家菩萨来讲,如果能够破参明心的话,对于在家的修行将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助益。为什么这样讲呢?那是因为说,如果是出家菩萨来讲,因为出家的环境本来就是完全为了解脱修行而设计的,这实际上也是 佛陀的善巧方便;而在家的菩萨,既然选择在家修行了,那表示说很多时候都得要靠自己。也就是说,很多时候除了自己之外,周围的环境可能都跟自己修行的目标有所违背。这个时候,我们如何能够在这样有这个难处的环境里面,仍然能够把握住修行的方向呢?如果我们能够破参明心,找到了人人本来都有的清净本心的话,我们就有机会能够在周围所有的一切的环境里面,一切的境界里面,可以体会到真心是如何清净地运作;一旦能够做到这样子的话,不管是怎么样的考验,其实只要能够转依,只要能够转依了这个清净的本心,所有一切的这些欲望都不会再变成了困扰的所在。
所以,我们说在家菩萨的修行,可以不必远离所有的欲望;并且,如果能够真正破参明心的话,对于在家的修行是很大很大的帮助。
我们也顺带的再藉这个机会要告诉大家,从这个道理来看,我们也可以来印证:整个完整的佛法,除了解脱道之外,也必定会有佛菩提道。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刚刚说过,修行解脱道最有利的方式就是采用 佛陀为我们所规划的方式,也就是出家;如果你不按照这个方式的话,当然困难就会比较高,但不是不可行,只是困难比较高。可是不可讳言的,如果这个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出家了,每一个人都出家了之后,如果这个情况推到极致的话,很显然这个社会上就不再有男女,不再有夫妻眷属,也就没有亲子眷属了。当然,大家都出家了之后,社会上的这些一切的士农工商,恐怕做的人就少之又少了。当然,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最近许多的佛教团体实际上非常积极地参与世间的事务;可是,不管是再怎么积极参与世间的像这些行善的事情,那出家毕竟就是出家。所以刚才我们讲的,基本上的关于夫妻、亲子、眷属之间,关于社会上的士农工商的这些事情,一旦大多数的人都出家之后,这些事情恐怕维系上面就会变得很吃力了。如果一代又一代,一世又一世,每一世都是只有出家的话,也可以想像到的是说,这个佛法的住持到最后都会成问题。因为一世一世的修行,会让人很容易就在解脱道里面成就了最后四果阿罗汉的境界;到了四果阿罗汉的境界之后,很容易的就随顺了涅槃的境界,会入于无余涅槃;一旦所有的人都成就阿罗汉果之后,这个世间接下来也就是没有佛法可以住持了,剩下都是不得闻佛法的众生了。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说就世间的运转来说,乃至于就佛法的这些维系跟弘扬来看的话,其实在家的菩萨们才是主力,因为在家的菩萨们维系了世间一切正常的运转;在家的菩萨们更由于破参明心、证悟了清净本心的关系,能够在红尘中一边修行,一边又不会迷失自己。所以,在家的菩萨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广与各层次的众生接触,来达到摄受众生的目的,这样子才是真正的把佛法带给每一个众生。所以从这里来看,我们说 佛陀所教导的道理里面,不会只有解脱的道理,一定是必然有佛菩提道,也就是成佛的道理在的;因为这个才是佛法能够普及、利益所有众生的根本。
我们接下来跟大家再交代一个观念,就是说,佛陀在说法的过程中,何以先说解脱道,再说佛菩提道呢?
佛陀先解说解脱道的目的,并不是希望大家,一路从解脱道里面然后一路修,然后接著就修到阿罗汉,接下来就到无余涅槃的境界去了,这个不是 佛陀的本意。因为一旦到了无余涅槃的境界之后,这个人是没有办法继续再跟众生有任何的接触了;因为无余涅槃就是灭尽了一切,出离三界了。所以从这点道理来看,佛陀教导解脱道的目的,其实一方面在于说,告诉所有跟著修行的佛弟子,让大家看看解脱道其实并不难的;只要大家在这一世按照 佛陀的教导,精进的修行,解脱道的成就并不难,并且也有确实的果位可以自己来验证。可是,这个就如同我们现在讲的话锋一转的状况一样,佛陀在教授了解脱道之后,接下来也必然会因为希望大家更发大心,更帮助所有的众生的地位而著想;佛陀接下来,就必然一定会教导大家佛菩提道。教导佛菩提道这个道理之所以在解脱道后面,我们刚刚提的除了是让大家快速建立信心之外,还有一个根本的关键是在于说,透过解脱道的修行,我们可以快速的消除自己的性障。一旦这些性障如果消除得很薄弱的时候,进一步,如果在有机会碰到善知识的时候,接下来要能够参禅的时候,才能够参禅得力。并且更重要就是说,即使我们有机会能够破参明心,能够找到清净本心,这个状况之下,如果我们的性障本来就已经很薄弱的话,我们在破参明心之后,就很容易可以观行到真心的种种的功德,并且真实的受用这些的功德;并且透过受用这些功德,更加的领会真如佛性的种种的状况;这样子,我们在佛菩提道上的修行,就会因此而减少了许多的障碍。我们有一句话就是,修行,比方说破参明心的这些道理,我们把这些道理叫作主要的行门,叫作主要的方法;其他的,像我们刚才讲的要消除性障,要减轻烦恼这些的事情,我们把它都叫作次法。在佛菩提道上的修行来讲,次法实际上占著非常重要的地步。所以,这个其实就是为什么 佛陀在传授我们整个 佛陀的教义的时候,会先用解脱道当作开始,然后再跟大家谈佛菩提道。
所以,总结今天跟大家所分享的内容:学佛是不是要舍离一切的欲望呢?如果我们有先建立好正确的认知,也就是我们为了修行才来谈到对治欲望的话,那么出家就是很简单的,按照出家的规矩来做;至于在家话,是不必远离这些欲望的;可是在家的菩萨,希望大家更积极进取,真的破参明心之后,才能够在五欲中行走自如。
今天我们就先谈到这里。
阿弥陀佛!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